白癜风早期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201/4527517.html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它从几十年前的第六位上升至了如今的第三位,甚至居于城市第二大癌症。
还有研究表明,80%-95%的大肠癌是肠息肉慢慢演变而来。这个过程一般需5-15年,根据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因此很多人在发现肠息肉后,会选择尽快切除,这样就能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然而有些人,我明明已经切过息肉了,为什么还得了肠癌。//这些人都忽视1个重之重的细节,定期复查。//肠癌大多数都是息肉的惹的祸▲▲▲
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漫长过程,研究发现,近95%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经历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这就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了极有利的机会,如果能够在息肉腺瘤阶段就斩草除根,就能有效防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国外曾有过一项研究,对比切除肠息肉和未切除肠息肉的两类人群,结果发现切除肠息肉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
当然,肠息肉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癌变,也不必过于恐慌。
大约有30%的中老年人都会存在肠息肉。一般来说,直径较大的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要根据医生的检查结果而定。
一旦发现肠息肉
都建议尽早切除
息肉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变成癌,一旦发现有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由于息肉有癌变可能,一般建议一旦发现肠息肉,都要切除并作病检,遵医嘱进行复查。
1增生性息肉: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远侧大肠为多,较小,直径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单发或多发。这类息肉不发生恶变。2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3管状腺瘤:起源于直肠或结肠的良性息肉被称为腺瘤,并可进展成为癌变肿瘤。腺瘤十分常见,尤其是在50岁之后。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多<1cm,80%有蒂。此类息肉癌变率约1%-5%。4绒毛状腺瘤:较少见,多为单发。以直肠最常见,其次为乙状结肠。此类息肉癌变率较高,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5混合状腺瘤:这类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几乎%。“
研究证明:如果有一人得了结直肠癌,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是常人的2-3倍。而没有经过治疗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10-20年的癌变几率是%!
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息肉和早癌最有效的手段结直肠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有效预防的癌症,它大多有息肉演化而来,发展迟缓,一般需要5-15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人群应从40岁开始筛查结直肠癌也就是说,4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包括有肠炎性疾病史有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后、胆道疾病、糖尿病有下腹部放疗史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这些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而遗传性高危人群指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这些人应从40岁开始筛查。另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最新指南,如有1名一级亲属在60岁前诊断或2名1级亲属在任何年龄诊断结直肠癌,应从家族中最早诊断结直肠癌者的患病年龄减去10岁开始筛查,或是最迟于40岁开始每年做结肠镜检查。
息肉切除之后多久复查?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看息肉的数量,比如这次肠息肉只是切除了一部分,可能在术后1-3个月之间重新做肠镜,把剩下的息肉切除。还有要看息肉切除的创面大小,如果创面比较大,医生会建议在一周之内重新做一次肠镜,看创面愈合的情况。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比如简单的1-2个小息肉,切除之后如果病理报告没有问题,一般短期内不需要复查,术后一年左右做肠镜复查看有没有新长出来的腺瘤或息肉。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肠道准备欠佳,影响检查视野者因各种原因上次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者大于1cm的广宽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下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同时,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患者,也应该加大复查频度。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因此,如果肠镜检查发现有息肉,虽然已经切除术,大家千万别大意,仍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复查!大肠息肉术后复发率高可能还和以下两个原因有关:1、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明确,手术只是去除了息肉,并未去除病因,所以容易复发。2、大肠镜检查时,大肠息肉的漏诊率高。这是由于肠道准备情况,医生经验、手法以及大肠的生理结构等影响。由于大肠走行迂曲,再加上大肠粘膜皱襞的遮挡,所以大肠息肉(特别是小的息肉)的漏诊率较高。第二次发现的大肠息肉不一定是新长出来的,也可能是第一次漏诊的。
最好的预防就是定期做个肠镜:
结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除了注意不要久坐、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戒除烟酒、适当运动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做个肠镜,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早点发现并尽早切除它,以绝后患。现在的观点是,95%以上的大肠癌是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的,因此,大肠腺瘤是应该尽早治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因此无需盲目紧张。内镜下治疗息肉最常用的就是电切、电凝,医院都能够常规开展的,一般都很安全。但是根据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等,操作难度不一样,切除方式各异,风险也不同。息肉切除后应该送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息肉性质和是否完全切除。总之,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定期复查肠镜,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具体复查时间,各人情况不一样,需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综合判断。
预约-
-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