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感冒发烧,最常听到的估计就是:我肠胃不好,有些东西吃不得……胃肠道是消化道系统中重要的器官,可以针对入口食材进行分解、消化和吸收,为身体补充足量的营养,保证各类器官的功能活动,在人体健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因胃和肠过于“亲密”,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混淆,比如出现腹痛,你能分清到底是胃病了,还是肠道出问题了吗?
1
胃病or肠道病,你分得清吗?
虽然同属于消化道疾病,但肠道疾病和胃病是两种不同的病种。二者位置不一样胃病:属于上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肠道疾病:属于下消化道疾病,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1疼痛部位不同
一般认为肚脐水平以上、剑突(两侧肋骨下缘在胸部正中间交界处,突出的一块软骨)水平以下的中上腹部疼痛,多为胃痛,胃病可能较大。
但要注意的是,从部位上区分胃痛不太准确,像胆囊疾病、胰腺炎等也可能出现中上腹部疼痛。
而肠有大肠、小肠,它们分布在整个腹部,疼痛的部位也不固定。比如:个人胖瘦、结构差异等,即便是同样的疾病,出现疼痛的部位也可能完全不一样。
2症状有异
胃病引起的疼痛通常是钝痛、绞痛,让人坐立难安的,且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反酸烧心、嗳气、打嗝等,常发生在进食后;
肠道病以痉挛性的疼痛为主,一阵阵发作,无规律,可能会伴有便意或排稀便等症状,有时排完后不适症状会缓解。
举例来说,胃溃疡饭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积食感;十二指肠溃疡会在空腹时出现疼痛,吃点东西会缓解,且常伴有反酸感。
若无法鉴别是胃不舒服还是肠道问题,最好到消化内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有需要时,可遵医嘱做胃镜、肠镜检查。
2
检查项目不一样
若无法鉴别是胃不舒服还是肠道问题,最好到消化内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有需要时,可遵医嘱做胃镜、肠镜检查。
胃病:做胃镜;
肠道疾病:做肠镜。
3
治疗方式不一样
即便是单一的胃病或者肠道疾病,治疗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里说下常见的治疗方式。胃病:一般的胃病以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为主,当然,某些复杂的胃病如胃癌、胃下垂等排除。
中医养胃会针对不同人的不同体质,甚至病症所处季节以及病症的不同根源而给出不同的调养方案,与其说是治疗病症,更在于调理身体。先将胃病的根源找到,将身体的不足找到,再讲求对症下药,这样不仅能够治愈病症,还能通过调理身体从而避免病症的反复发作。
肠道疾病:常见的肠道疾病以促消化、消炎为主,同样,某些复杂的肠道疾病比如结肠癌、肠道息肉等排除。
中医治疗肠病:本病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肝、肾、肺诸脏。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毒为致病之标,内疡形成为局部病理变化。
胃肠道疾病虽然常见,但若是任其发展,也可能形成癌症,特别是以下几类疾病:
4
这些胃肠道疾病,可能发展成癌症
13类胃病易变癌
全世界有将近一半的胃癌都发生在中国,且平均每1分钟就有1人确诊,不到2分钟就有人因胃癌离世,数据触目惊心!
而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发生的,是一个渐进过程。一些不加重视的胃病很可能会演变成胃癌!
①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但其发展为胃癌,中间还要经过肠化生、异型增生两个阶段。
总的来说,萎缩和肠化生虽有一定的癌变率,但癌变过程比较长,癌变机率也比较低;
但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致异型增生,癌变率就明显增高;由轻度异型增生到中度再到重度异型增生时,癌变机率更是快速上升。
②胃溃疡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有一层黏膜保护屏障,能够保护胃粘膜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腐蚀。但当一些因素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导致胃组织受损时,就可能形成了胃溃疡。
如果胃溃疡反反复复,也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典型增生,从而有癌变的风险。
调查显示,胃溃疡患者有2%-3%可能会成为胃癌。其中,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溃疡患者,癌变可能性更大。
②胃息肉
胃息肉主要分为两大类——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也被称为“癌前病变”,癌变率高达10%-30%;而若增生性息肉长大,还伴有消化不良、腹痛等不适症状,甚至便血,癌变几率就比较大了。
另外,若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转变成恶性肿瘤的风险可高达50%!
出现以上三种胃部病变,一定要积极治疗、随访复查,以防癌变的可能。
胃癌的预警信号
①长期频繁打嗝;
②便血或黑便;
③总是食欲不振、恶心反胃,短时间内体重下降明显;
④胃痛,且每次胃痛时间会延长,止痛药的效果会越来越差。
22种肠道病易变癌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不管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是年轻白领,都属于高发人群,且平均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大肠癌!以下两种肠道问题更需提高警惕:
①慢性大肠炎症
癌症的产生与炎症因子的长期刺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当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长,在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就容易形成息肉,增大癌变几率;若伴有溃疡,不仅患者痛苦,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更是常人的30倍!
②结肠息肉
有数据显示,90%左右的肠癌都来自于肠息肉病变。
大肠息肉可分五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另外息肉数量越多、体积越大,癌变几率越高。
肠癌的蛛丝马迹
①排便习惯改变,可能经常便秘,也可能次数增加、排便不尽;
②排便困难、疼痛;
③大便有黏液,可能出现鲜血便;
④放屁次数增多、屁臭;
⑤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压迫到组织后,可表现为腹痛,一般为隐痛或坠胀痛,初期可不明显,后期的症状比较明显。
5
幽门螺旋杆菌
有一种病菌,靠一双筷子就可以传播,比乙肝的传染性更大,它,就是幽门螺杆菌。
据统计,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50%,几乎是两个人里就有一个!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
它在人体的胃部生存,呈螺旋形、带有2~7条鞭毛。
别看它长得萌,却是人体內「打不死的小强」——不怕胃酸的、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存活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对健康的主要危害有:
消化不良;
缺铁性贫血;
引起消化道溃疡;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目前的数据显示,感染者中有15%~20%会发生消化道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1%发生胃恶性肿瘤,剩下的,都是没有症状的。
对于那些相对轻微的症状,比如说腹胀、不消化,甚至腹痛,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肠胃不好」「老胃病」,并没有被重视。
6
胃肠"失眠"
什么叫做胃肠失眠?
说白了,就是通过舌脉,看下到明显的偏颇。用了各种中西药,也不见好转。患者就是睡不着,看似让人束手无策。但实际上,却责之于胃肠下调。
中医内科学里面,对包括失眠在内的很多内科疾病都有详细地论述。
肠道是形成粪便的场所,本身有有多有益细菌存在,为了更好的抑制粪便中形成的有害细菌,让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身体就会更加健康。肠道菌群主要分为三种,益生菌、有害菌和机会菌。益生菌是有益菌群,帮助改善有害菌,保持肠道健康。有害菌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机会菌随着肠道环境变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证身体健康,有助于睡眠健康。
肠道由于菌群会影响到人体的褪黑色素的分泌,一旦出现肠道异常,导致有益菌减少,褪黑色素减少,人的睡眠质量也会相应的变差。相反的如果褪黑色素健康少,也会导致肠道有益菌群减少,对肠道健康是不利的。
6
胃肠道的保护法
胃病的治疗一般以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为主;肠道疾病以促消化、消炎为主。因治疗方式不同,保护方法也各异:
1肠道“保护军”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能吸收肠道中多余的水分,增加粪便的容积,同时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肠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从而起到保护肠道的作用。
像五谷类、豆类、木耳、芹菜、胡萝卜、桃子等都是高纤食物,但不宜一次性摄入过多,以免增加消化负担。
②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有益菌,能保护身体免受病原菌感染,抑制肠内腐败情况,净化肠道环境;也能合成维生素、烟酸、碘等元素;还能缓解便秘、慢性腹泻等症。
除了双歧杆菌,乳酸菌也属于益生菌,平时多吃些酸奶、豆类、洋姜等都有助于补充。
西安碑林得仁中医门诊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