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答庄老师下


关于湿热,形成的原因,上篇已经都讲过了,这篇我们再来聊聊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是指由湿热邪气侵及,引起肾和膀胱的蒸腾气化失常,大小肠的转化糟粕功能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脏腑功能出现的异常,以及所呈现的异常现象。

下焦湿热,人就会出现小便淋漓灼痛,或癃闭(小便不利而出是谓癃,点滴而出是谓闭)、大便腥臭稀溏或秘结、小腹胀痛,或带下黄白而腥臭、身热口渴、身重疲乏、下肢关节肿痛、湿疹脚气感染等症,又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证。

关于下焦湿热等症的分型,一般分为大肠湿热,膀胱湿热,胞宫湿热。

一、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气血瘀滞,当瘀热阻于肠道时,可致腑气不通、热结旁流,而见呕吐、腹痛、痢疾、泄泻、痔疮等。

调理的案例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上初二年级的男孩子,因为腹痛,他母亲找我,经过辩证后,我告诉孩子的母亲,孩子属于湿热蕴结又气机不畅导致的腹痛。也就是类似于西医讲的肠炎,腹痛又无大便,首先要清邪热,热随腑气通而下,也就是大便得以时下,腹痛症即可解除。

此类蕴结还会出现大便暴泄如水,下痢脓血,大便溏黏热臭,肛门灼热等症,若下痢日久不愈,湿热伤及阴液,可导致阴虚湿热,这种腹痛如果不规矩饮食,强健脾胃,时间愈久,呈然反复,易导致气机不畅,血瘀形成,易出现诸如肠道息肉等淤滞之象。

这个脾胃不好的孩子,平时最喜欢吃海鲜,冰镇汽水,可乐、辣串等。犯病的前一天晚上,出去吃了海鲜烧烤,吃了辣串,喝了冰镇可乐。又冰又热又辣,可想而知,孩子的脾胃遭受着多大的苦难。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痛快了嘴巴,痛快了眼睛,鼻子,但是我们的脏腑遭受的都是灭顶之大祸,时间越久,伤害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都会累积成顽疾,这般时候再来调理,就需要很久的时间,去疏导,开放,滋养,调和乱如麻的病因病症。

又,这种肠胃湿热的症状出现,治疗需要以通因通用为要,也就是一定根据病因顺势引导,万不可收敛止涩。如果收敛止涩,必会令湿毒之气郁结于内,从而造成缠绵不愈。

二、膀胱湿热

膀胱湿热:也是常因感受湿邪、或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嗜凉酿成脾胃内伤,湿热内生,从而下注膀胱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

膀胱湿热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赤或尿血、尿道涩痛、尿液短赤、淋漓不尽、少腹胀闷、腰痛、舌红苔黄、脉数等。

热盛则尿液短赤,温(阳少)盛则尿浊如膏,湿热灼伤脉络则见血尿,湿热久蕴煎熬则成砂石;湿热郁蒸则发热,累及肾脏则见腰痛,以上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我们来看膀胱湿热的病因,无外乎也是感受湿邪之气所导致的,或多见恣食肥甘辛热之品导致的脾胃内伤,下注膀胱造成的各种热邪之象。

虽然表现于膀胱湿热,但是追溯前因还是离不开脾胃的损伤,我们此处只是提到脾胃的损伤,但是脾胃的损伤不仅仅是饮食架构的不合理,具体的上面我们已经谈到,大家可以仔细反复的多看几遍。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那么我们反过来看,想要治疗膀胱湿热,根本离不开脾胃的建设,脾胃功能强大则膀胱气化功能增强,清热利湿之功增强,湿热之邪则去。本证为湿热之实证,若湿热日久不去,日久及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易出现石、血、气、劳淋(肾炎)等不同证候。

因此,在治疗之时,除选用清热解毒利湿之外,或佐以排石通淋;或辅以活血祛瘀;或兼以利气疏导;或参以分清泌浊;或配以健脾益肾;因此,治疗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

譬如,有瘀血积石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肾虚),宜峻补。

膀胱湿热而成淋(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者,古有忌补、忌汗之法。

《金匮要略》有"淋家不可发汗"之说,淋证畏寒发热,与小便涩痛并见,不可与一般外感表证同论,大剂辛散发汗,但可清热解毒,兼以疏风解表,表里同治。至于淋证日久,脾肾两虚,下元不固,又当补益脾肾,自不必拘泥忌补之说。

三、胞宫湿热

胞宫湿热:多因湿热邪毒侵及盆腔,气血瘀滞所致。

本病的成因,主要是邪毒侵入胞脉后,与败血搏结,进一步发展所致。由于邪气盛实,瘀热内结,正邪交争剧烈,而致腹痛较重,并有高热、寒战。

湿热侵袭,蕴结胞宫,以带下量多、色黄,黏稠秽臭,阴部瘙痒、糜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胞宫湿热是女性的一种常见证候,多由于过食辛辣食物或因肝气不调或因脾虚湿邪下注等引起的。胞宫湿热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常见于这种证候。

以上我们罗列了下焦湿热的一些病因病症,我们总结来看,所有的病症往上找,都离不开脾胃湿热,肝胆湿热等,都是脏腑功能受到外邪的侵及以及脏腑功能的弱下、持续弱下从而不断延伸出来的种种现象,我们总结下焦湿热的诸多分症成因,多归咎于饮食,情志等。也就是说饮食、情志才是导致此类病症的成因。

所以治疗上,症病兼治才可以从根本上来解决湿热致病的问题,见热甚者,宜清热利湿,湿甚热者,当利湿清热。

当然致病的原因以上所做赘述,也大概可以明了清晰,所以平时情绪的平稳,饮食的规律等等也是从根本上来祛病。

——七步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52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