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演出漫威超级英雄电影《黑豹》的知名美国演员查德威克鲍斯曼ChadwickAaronBoseman因「大肠癌」离世,最令人震惊的是享年仅43岁。据传其早在四年前就已确诊为罹患大肠癌第三期;然而,罹患大肠直肠癌存活的关键在于发现的期别,零期的大肠直肠癌治愈率可达近%,第一期在术后的五年存活率也可高达90~95%,第二、三期分别为80%及65%,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则大幅降低约为10%~20%。
大肠发展出大腺瘤约要5~10年 大腺瘤到腺癌需历时约3年
医院黄洸伟主任医师表示,大肠癌主要是由大肠内的腺瘤息肉癌化所造成,一般来说发展出大腺瘤约要5~10年,大腺瘤到腺癌需历时约3年,也就是在罹患大肠直肠癌之前,肠道内可能就存在着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息肉)了。
《黑豹》演员查德威克鲍斯曼在四年前(39岁时)确诊罹患大肠癌第三期,再往前推算息肉进展的时间,保守估计查德威克鲍斯曼很有可能早在30出头岁时,体内就已有大肠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倘若能在早期安排定期健康检查并安排大肠筛检,根据在美国的国家息肉研究(NationalPolypStudy)已被证实,可以大幅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约76~90%左右,而死亡率则可下降53%左右。
大肠癌发生有年轻化趋势 最好45岁以前就开始定期筛检
以往的认知,大肠癌较好发于50岁以上的族群,而世界各国包含台湾大多建议在50岁开始进行大肠癌筛检。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在国际知名的医学期刊(BMJGut、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的研究,都发现50岁以下的年轻人被诊断出患有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也意味着大肠直肠癌有年轻化的趋势。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CancerSociety)已早在年将年龄数字下修,建议一般风险的人群从45岁开始定期筛检。针对增加风险/高风险的族群,如家族史或本身有大肠癌或大肠腺瘤、本身有发炎性肠道疾病-克隆氏症或溃疡性结肠炎、或是家族史有基因遗传性,象是家族性大肠腺癌型息肉症FAP或是遗传性非息肉型大肠癌HNPCC都建议提早45岁以前就开始定期筛检。
非所有大肠息肉都会癌变 息肉或癌前病变比例看这里
黄洸伟提及,医院内视镜中心统计发现,针对无症状的健康或亚健康的来检者民众,整体有大肠息肉的比例可高达75.8%,30-39岁的族群有大肠息肉的比例为59.8%,而40-49岁的族群有大肠息肉的比例更高达75.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腺瘤型息肉」一般被认知为会逐渐长大并转变为大肠癌,而风险真正高的是「进行性腺瘤(advancedadenoma)」,指的是有较高风险转变为癌症的腺瘤,也就是1公分以上、病理化验后有绒毛成分(villous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