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医院特邀名医刘变英早做肠镜远离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居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3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2位。因此,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既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问题,也是实现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这一宏伟战略的具体措施。

形势严峻---

几乎每半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

据国家癌症中心年发表的数据,在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排名中,结直肠癌分别列于第5和第3位,新发病例约40万人,死亡病例近20万人,也就是说几乎每半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

令人惋惜的是在年9月16日发布的“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中期结果统计显示:首次确诊时83%的结直肠癌患者都处于中晚期,44%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被调查的确诊患者中85.8%的患者首次就诊原因是出现便血、严重腹泻或腹痛等进展期症状,7.3%的患者是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只有6.9%的患者是主动体检时发现。以上这些令人震惊的数据告诉我们:并非肠癌太猖獗,而是我们重视不足。

早发现是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关键

目前80%左右的结直肠癌发现时已为中晚期,而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的早晚有直接关系:早期结直肠癌根治后五年生存率达90%-95%,而晚期结直肠癌的术后五年生存率则低于20%。所以,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结直肠癌虽然凶险,却是公认最易预防、最易早发现、早治疗的癌症。结直肠癌的发病套路非常简单,超过90%是由肠息肉慢慢发展而来。从正常肠黏膜到长出息肉,大约需要10-30年;从息肉到变成癌,一般需要5-15年时间,因为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可需要数十年时间。从息肉到癌形成的这段时间,平均有10年时间。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做一次肠镜,及时发现肠息肉并切除,就能消除肠癌隐患。

肠息肉在肠镜下非常容易看见,对于小的息肉,在肠镜检查时候就可以去除掉;对于较大的、数目多的、性质无法判定的,可以择期进行内镜下切除术。此后,只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

一般来说,早期结直肠癌并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因此主动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预防结直肠癌和及时发现早期结直肠癌意义重大。资料显示,经过规范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治愈率超过90%;而对于极早期的黏膜内癌,几乎达到%治愈。

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结肠镜是最优选择

结肠镜是早期检测结直肠癌最有效、最直接和最经济的方法,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它可完整、清晰地将整个肠道内部观察清楚,并对可疑病变取组织做病理检查。肠镜下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是结直肠癌确诊的金标准,镜下切除癌前病变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但结肠镜仍有一定漏诊率,主要发生在近端结肠,以锯齿状息肉和平坦腺瘤为主。良好的肠道准备、规范的结肠镜操作和精细耐心的镜下观察是降低病变漏诊率的重要措施,所以结肠镜检查对受检者和内镜医师都有较高要求。

40岁开始做肠镜,高危人群要更早

近几年结直肠癌年轻化趋势明显,二三十岁青年人患上结直肠癌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所有超过40岁的人,不分男女都应该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此后根据首次检查情况决定复查的频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出现症状者则不分年龄立即行结肠镜及相关检查。除此以外,还有哪些是肠癌的高危人群呢?

(1)肠癌高发地区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3)有肠息肉病史人群和肠息肉患者的直系亲属。

(4)有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疾病患者。

(5)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

(6)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等。

(7)吸烟、大量饮酒人群;喜食红肉和加工肉类等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人群。

(8)肥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

肠道健康是我们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预防肠癌从定期做肠镜检查开始吧!尤其是高危人群,不要等到有症状才去检查。防患于未然,才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的表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71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