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它汇总了全国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共覆盖2.8亿人群。本次公布的数据是中国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已经是最新版)。在中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而结直肠癌(colorctalcancr,CRC)发病率占第3位。
在讨论癌症时,我们通常是讨论「普通人」应该如何做结直肠癌(CRC)筛查。然而,在所有新患CRC人群里,有约3%--4%人是由于「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而得。他们往往相对更年轻,治疗也更为困难。所以,他们不是CRC的一般风险人群。而属于遗传性的相对高危人群。
一般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但遗传性的并不如此
基于此,结直肠癌(CRC)风险评估应分为两个步骤:
1,评估是否有遗传性的癌症易感综合征;即常规评估Lynch、FAP、PJS和JPS。
2,排除了有遗传性的癌症易感综合征后,归入一般风险人群。
来自基因的特别风险注定应特别处理
一,哪些征象提示遗传性的癌症易感综合征?
首先询问:
所有血亲中是否有人患有结直肠癌或癌前息肉?
是否有其他癌症?
如果有:
有多少?他们是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还是二级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表亲、侄女或侄子)?
他们被诊断出癌症或息肉时的年龄?
癌症的家族史很重要
1,Lynch综合征的识别
Lynch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CRC易感性综合征,约占新诊断CRC病例的3%、子宫内膜癌的2%。Lync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女性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为52%,男性患者为69%。女性患者发生泌尿生殖器癌症,尤其是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的增加。
我们建议如下人群行基因检测:
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应行Lynch综合征错配修复(MMR)缺陷的基因评估;
50岁前发生子宫内膜癌
已知存在错配修复(MMR)/EPCAM基因突变的个体的一级亲属;
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
阿姆斯特标准,需同时符合3项:①3名或更多亲属存在经组织学证实的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CRC、子宫内膜癌或小肠癌、肾盂或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其中1名亲属是其他2名亲属的一级亲属,且已排除FAP;②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至少累及两代人;③在50岁前诊断出一个或多个癌症
基因确诊的Lynch综合征的筛查建议:
①应该在20-25岁时或比家族中最早诊断结直肠癌的年龄小2-5岁时开始,取两者中最小的年龄。每1-2年一次结直肠镜检查。②30-35岁时或比家族中最早诊断这些癌症的年龄小3-5岁时开始(取两者中最小的年龄),每年采用妇科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和经阴道超声来筛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对于Lynch综合征女性,在其生育结束时或在40岁时对其进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和附件切除术。③在30-35岁时开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联合胃窦活检,并且在活检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每2-3年复查一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应仔细检查十二指肠远端和回肠末端,以检测有无小肠癌。④在30-35岁时开始每年进行尿液分析检查(但仍有较高的泌尿系肿瘤漏诊风险)。⑤在25-30岁时开始每年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仔细的皮肤和神经系统检查(筛查皮肤癌等)。
Lynch综合征还带来子宫内膜癌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nomatouspolyposis,FAP)的识别:
FAP也是一种家族性癌症,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患者在整个结肠中形成成百上千的息肉,甚至早在青春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在20多岁时开始形成肿瘤,几乎%的患者会发生结直肠癌,并且通常是50岁之前。
符合以下标准之一者应考虑FAP可能,并应行相关基因检测,应包括APC和MUTYH基因分析:
结直肠腺瘤超过10个的个体;
腺瘤史合并FAP相关结肠外表现的个体,如: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瘤、硬纤维瘤、乳头状甲状腺癌、儿童期肝母细胞癌、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CHRPE)、表皮样囊肿或骨瘤。
基于基因检测确诊的FAP的筛查建议:
①建议最早于10岁开始结直肠镜筛查,每12个月一次;②25-30岁开始上消化道内镜筛查:使用前视型内镜筛查胃息肉,使用侧视型内镜筛查十二指肠息肉。③肝母细胞瘤家族史的FAP患儿,应每6个月进行血清α-甲胎蛋白检测和腹部触诊,直到患儿10岁以上;也有主张更大年龄后也筛查。④膀胱癌、皮肤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升高,并与其讨论这些肠外癌症的筛查
对于遗传性高危人群做结直肠镜检查很有益
3,Putz-Jghrs综合征(PJS)
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皮肤黏膜色素斑和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PJS患者出现任一种癌症的终生风险为37%-93%不等。发生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为42岁。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结直肠,其次为乳房、胃、小肠和胰腺。
皮肤黏膜色素斑(黑色素斑点):通常为1-5mm大小的扁平、蓝灰色至褐色斑点。这些色素斑最常见于唇及口周区域(94%)、手掌(74%)、颊黏膜(66%)和足底(62%)。也见于鼻、肛周区域及生殖器。通常该皮肤表现应在出生时或者3岁前有。
有任何之一者,应考虑PJS诊断,
2个或以上经组织学检查证实的PJ息肉(错构瘤性息肉)
PJS家族史,有皮肤改变(见上)
PJS家族史,疑似PJ息肉
皮肤改变,疑似PJ息肉
凡是考虑PJS者应:
①8岁时进行基线性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每3年一次到50岁。此后每年一次;②出生后开始至少到12岁每年进行睾丸检查。如果睾丸检查时查出异常,应进行睾丸超声检查;12岁后也可持续监测。③18岁时开始每月自查乳腺;25-50岁期间,推荐每年进行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ticrsonancimaging,MRI)检查;50岁以后每年进行乳腺X线钼靶摄影。
PJS也增加乳腺癌风险
4,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JPS)
出现10个或以上幼年性息肉。其罹患结直肠癌风险可以达到20%以上,平均年龄约37岁。
怀疑JPS的理据:
在4--14岁期间出现相关病史。通常表现为直肠出血和/或贫血(75%的病例)。不常见的表现包括直肠息肉脱垂、腹痛或肠梗阻。
针对疑似JPS者,建议如下:
12岁开始每年做大便隐血试验及每3-5年进行结直肠镜检查;25岁时开始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
儿童癌症要重视
二,排除遗传性的癌症易感综合征后的策略
一级家属里有一个≤6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在40岁时开始每年粪便隐血筛查,但不宜大便DNA筛查)
有慢性腹痛、腹泻、便血病史者。(应立即直接初始胃肠镜检查)
明确炎症性肠病诊断者,应遵循其特殊的筛查策略。
在上述三条外,其他人归入一般风险人群。他们的筛查年龄段是≥45岁;采用的方法有:
大便隐血+大便DNA;所有粪便隐血检查的最佳方式为化学法。
结直肠镜。
一般风险人群的结直肠癌风险来自于:
肥胖(BMI≥25)、
糖尿病、
摄入大量红肉、
规律酒精摄入、
没有规律运动、
一级家属里有结直肠癌、
吸烟。
男性
年龄≥56岁
有任何其中2条者都应选择结直肠镜作为初始筛查;此后「每年大便隐血+每3年大便DNA」。
只有其中一条者,则选择「每年大便隐血+每3年大便DNA」。
如大便隐血,或者大便DNA检测有疑似,则应立即结直肠镜检测。
大便隐血提示结直肠癌
参考资料:
1,NCCN临床实践指南:结直肠癌
2,Uptodat临床顾问
聂顺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