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并不是突发疾病,它一般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潜伏才会发作,最近有传闻称“肠道息肉”是导致肠癌的根本因素,这是真的吗?
国外曾有过一项研究,对比切除肠息肉和未切除肠息肉的两类人群,结果发现切除肠息肉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所以,专家提醒:以下这些肠息肉可能会发生癌变,需及时切除。
1、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大
临床上有很多肠癌患者都是由于瘤性息肉没及时处理,从而引发了癌变。瘤性息肉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管状腺瘤,这种息肉往往会出现在直肠或者是结肠部位,癌变几率相对较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这类型息肉,形状往往以圆形为主,息肉大小也有所分别,十年内癌变几率达到了5%。
第二种就是绒毛状腺瘤,这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其癌变率相当高,十年内癌变几率达到了30%甚至是70%左右。通常会发生在患者的直肠内,但乙状结肠同样有一定可能出现这类息肉。
排名在第三位的则是混合状腺瘤,对比以上两种息肉来说,这种息肉的癌变率则是在二者之间,十年内癌变率在20%左右。
2、幼年性息肉病
幼年性息肉病发生肠癌以及胃癌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其中有一些病人还有结构不良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
3、家族性息肉病
虽说家族性息肉临床上相对罕见,但是也不排除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20~30岁的青中年人,症状严重的患者在直肠粘膜上可能会同时存在上百个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相当高,甚至能达到80%以上。
往往肠道息肉是在体检过程中出现的,一旦发现有癌变倾向,只要立刻将息肉切除,癌变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特别是息肉生长已经超过了2cm甚至是3cm以上,一定要及时进行切除,避免其癌变。另外,在息肉切除后,患者还要根据自身病情进行复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