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市疾控中心发布了年温州市癌谱报告,全市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发病率较年呈上升趋势。
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排第三位。结直肠癌也称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余炳取提醒,大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少出现明显腹痛、腹胀,反而观察大便更易于发现:
1、出现大便习惯、性质的改变;
2、腹泻:会刺激肠道增加分泌黏液,即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黏稠、不易冲走等症状;
3、便秘:因为肿瘤占据了肠腔的部分空间,使正常大便难以通过,亦可出现便秘,大便硬结,量少,大便呈条索状,变细;
4、大便出血:表现为大便中混杂有鲜红色或暗红色黏液,还会出现拉鲜红色血,高位结肠病变会有红褐色血便。
哪些人最可能患大肠癌?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40岁;
长期烟酒史;
肠息肉史;
慢性腹泻、便秘、便血史;
血吸虫病、阑尾切除史、慢性阑尾炎;
精神刺激史;
家族肠道恶性肿瘤肿瘤史;
长期炎症性肠病史;
嗜好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久坐又缺乏运动者。
上述占到一条者,就属高危人群,建议40岁前进行筛查。
该做哪些检查筛查大肠癌?
1
大便潜血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是用单克隆免疫试剂检测出大便中有无微量出血,进而间接判断肠内有出血性病变。
潜血检查需连续3天留取早晨大便行潜血试验,标本取黄豆大小大便即可,检查前及期间不可进食动物血等以免造成假阳性。这种方法最常用,简单易行。
2
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就是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
准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80%的直肠癌都能被发现;但是对于高位结肠病变,则没有意义,还需要肠镜检查。
3
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阳性者需行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必要时肠镜中取微量组织病理确诊。肠镜的优势在于可观察全结肠,并可做活检和息肉治疗,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肠癌多由肠腺瘤或息肉恶变而来,息肉恶变需5~15年过程,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筛查过程中发现并摘除,就能有效预防癌变。
所以,建议40岁的人群每隔3~5年做全面胃肠镜检查;40岁以上合并有早期症状的人群则需要每年做胃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大肠癌?
1
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
高纤维素不但有助于促进肠内致癌物质排泄,还可稀释肠腔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少吃油煎、烘烤、熏制、腌制食品。尽量减少经过煎、烤处理的红肉(猪、羊、牛等)摄入量。
2
积极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
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对肠癌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比较肯定的癌前病变,一般发病10年后,每10年增加10%~20%的癌变率。
3
早期切除大肠息肉样病变
大肠息肉样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等,是与大肠癌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良性病变。
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4
减少吸烟与酒精摄入
吸烟与大量酒精摄入已经被证实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也是刺激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好烟酒的摄入量就能降低癌变的可能性。
5
遗传因素
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的要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做肠镜检查。
6
适当运动,减肥
缺乏运动、久坐、肥胖、熬夜被认为是肠癌的高危因素。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肠癌的年轻化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专家介绍
市中西医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余炳取
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温州医学会肝病学会青年委员,曾在上海医院消化病及肝病研修、浙江大医院超声内镜研修。
擅长:胃肠道动力疾病、急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内科的诊治,拥有丰富的胃镜、肠镜、超声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经验,现为市中西医便秘诊疗中心负责人。
周一全天
预约挂号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