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直肠癌的ldquo抗癌利剑rdqu


便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大多数便血可能因痔疮、肛裂等常见良性疾病引起,但有部分便血可能没那么简单,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近日,医院肛肠外科接诊了一位年轻患者,自诉排便后肛门包块脱出1年余,伴鲜红色便血。患者自认为“痔疮”出血,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近期包块脱出增大,出血增多,医院就诊。门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查体后发现患者肛内约4cm处可及一带蒂状肿物约3.5*3.5cm大小,质地稍软,可活动,伴出血,无明显触痛,予以收住入院。

入院后查电子肠镜示“直肠息肉(性质待病理)”,病理检查示“(直肠)部分腺上皮内瘤变、不能除外癌变”。经全科讨论后,决定经肛手术治疗。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切缘阴性”。这个结果对于患者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还算“及时”。

科普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老年人较为多见,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意义重大,即使是癌,如果是早期,范围小,没有周围转移,是可以治愈的。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直肠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便血、脓血便、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晚期则有肠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我们切不可大意认为便血就是痔疮的原因,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断,明确便血的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1、痔疮和直肠癌的区别:在我国,直肠癌70%以上在距离肛门8cm以下发生,很容易通过专科门诊医生的直肠指检发现。“肛门指检”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便血病人进行肛门指检是非常必要并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70%的癌肿可以通过肛门指检被发现。直肠癌的患者,早期即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症状出现后一般不能自行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痔疮的症状是间断性的,经休息或者应用痔疮药可以缓解消失。直肠癌晚期可能出现贫血、消瘦等慢性消耗表现。痔疮除贫血外不会出现慢性消耗的症状。当然,有时直肠癌位于高于指检可以触及的位置,因此有痔疮也不能排除合并直肠癌的可能,所以,便血患者的直肠指检及后续的结肠镜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2、直肠癌的治疗方法: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方法众多,适合患者病情的为佳,目前以微创治疗居多。

3、结直肠癌的预防:控制高蛋白质、高脂肪食品,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少吃油煎、烘烤、熏制、腌制食品。高蛋白质、高脂肪食品易刺激胆汁大量分泌,胆汁酸的代谢产物是高致癌物质,容易引起结直肠癌。熏制、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亚硝胺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生最强烈的致癌物质。油煎、烘烤食品中也有致癌物质。

4、积极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对大肠癌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比较肯定的癌前病变,一般发病10年后每10年增加10%-20%的癌变率。

5、早期发现、切除结直肠腺瘤:年龄4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者、有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者等,须及时就医,接受肛门指检及必要的肠镜检查。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适度的运动。直肠癌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是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95%。而如果等到症状严重时再就诊,超过80%的病人已发展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超过50%。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直肠癌的“抗癌利剑”。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88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