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作者:潘勇

转自:国际新康界

摘要

目的研究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人群中肠道菌群水平,探讨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年1月至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和62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60例正常人纳入对照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粪便并提取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测定菌群数量,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水平,分析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结果大肠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明显低于大肠腺瘤组和对照组(P<0.05),且大肠杆菌、屎肠球菌、梭菌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粪肠球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卵形拟杆菌、吉氏拟杆菌、普通拟杆菌、坏死梭杆菌、肉毒梭菌与艰难梭菌水平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和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大肠癌发病呈负相关(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坏死梭杆菌、艰难梭菌与大肠癌发病呈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大肠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大肠杆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脆弱拟杆菌与大肠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

结论肠道菌群状况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大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虽然关于大肠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其确切病因仍不明确。目前关于肠道菌群状态与大肠癌发病的研究日益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103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