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医生说到“鼻息肉“、”肠息肉”等等很多种“息肉”,很多朋友对“息肉”这个词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息肉到底与肿瘤有什么关系呢?得了息肉需要不要动手术呢?
息肉到底是什么?
所谓息肉,指的是突出于黏膜表面的异常肿物,是由局部黏膜组织增生而成。它可能长在任何被黏膜覆盖的部位,如鼻腔、鼻窦腔、声带、胃肠道、膀胱、子宫等。
人为什么会长息肉?
简单的说,息肉多是因为局部黏膜组织受到炎症刺激,激素水平变化及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长期便秘的患者肠道内存在大量干结的粪便,这些粪便可持续的刺激直肠黏膜而使之产生慢性炎症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炎症因子刺激肠系膜组织增生,进而导致了肠息肉的发生。
除此之外,雌激素水平过高可刺激子宫内膜组织增生,形成息肉;某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可导致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息肉到与肿瘤有关系吗?
虽然说,息肉和肿瘤均可称为”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但其含义却不尽相同。
息肉是一个肉眼看到的诊断名词,没确定具体性质前都可以用这个名称,但这样的一个突起,在显微镜下,息肉可以是炎症,也可以是肿瘤。
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肉眼看到的息肉强调缘于黏膜组织的新生物,但显微镜下的诊断又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部分非肿瘤性息肉可向肿瘤性发展
肿瘤本身是可产生于任何组织,但强调新生细胞的基因产生变化,根据新生组织的病理、行为特点而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这点与息肉的概念是不同的。
息肉切了就没事了?
癌症面前人人自危,但对癌前病变,很多人还是缺乏警惕性。老王两年前出现腹泻、腹痛、大便带血的症状。刚开始他很紧张,担心患了肠癌,但肠镜检查发现是长了两颗肠息肉,经切除活检证实是良性的大肠腺瘤性息肉,自此便把“定期复查”的医嘱抛在了脑后。专家指出,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不少患者不够重视,不愿进行必要的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息肉,做了息肉切除的更是不愿再理。这种态度,给肠癌的发生增加了不小的风险。
大肠息肉须切除
肠息肉通俗地说就是大肠壁长出了肉疙瘩。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后者的原因则不明,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而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恶变的概率较高;而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可能癌变。通常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尚不明确息肉的性质,一般均当即内镜下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如瘤体太大、生长部位不方便切除,要通过手术等其它方法进一步处理。
“一般内镜下切除息肉并不是大手术,病人甚至不需要住院,息肉切除手术在门诊都能做。”肠镜术既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也是极为方便的治疗手段。“只有做病理检查,才能确认息肉的性质以及癌变的概率,为肠癌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息肉易复发,要定期复查
在息肉很小(直径小于0.3cm)很多,通过肠镜也难以全部发现并切除的情况下,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复检。但有些患者的肠息肉一次就切干净了,且息肉经病理检查为良性,这些人对定期复检往往就不太在意。这种态度,对肠癌的预防有弊无利。
肠息肉不是切一次就了事了,它可能再度复发,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因此,只要是曾经有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若息肉只有一个,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三年查一次。但有多个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频密的复查;若息肉根部癌变,必须进一步做外科手术治疗”。
日常如何饮食有利减少息肉发生
从经验看,不少肠息肉患者喜欢肉食。虽然这只是现象,但研究已经证明,西化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引起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而肠息肉就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因此,不多吃荤而多吃素,有利于清理肠道毒素,预防息肉的发生,进而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机会。
“所谓吃素,一般看重的是维生素和纤维素。如兼顾营养方面,可多进食深色的蔬菜,如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胡萝卜等。此外,应多进食通便效果较好的水果如大蕉、雪梨和奇异果等。”长期便秘的人更应多进素食,因为便秘会导致毒素被过多吸收,对健康不利。但重视吃素不等于不吃荤,也不能走到另一极端,宜荤素搭配,以素为主。
此外,应该保持冷观心态,镇定应对,切勿相信谣言或小道消息,医院相应科室就诊或咨询是否需要治疗。
第二,可能需要完成相应检查,进一步明确息肉的病理类型,并鉴别、排除其他类似的病变。
第三,如果病理类型确诊为肿瘤性,则需积极配合治疗。如果为非肿瘤性,患者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谨遵医嘱,祛除不良的生活习惯,调理治疗有关的基础疾病。
赞赏
长按白癫风北京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