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癌症聚焦沪大肠癌筛查结果惊人,专家指


上海大肠癌筛查结果惊人:万人接受筛查,发现或存在问题的高危人群达34万人,确诊大肠癌人。

被列为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启动至今已达两年,项目覆盖的人群为达到退休年龄段并参加本市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的常住人口。昨天最新批露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累计筛查的万人群中,共发现大肠癌高危对象34万人,其中9.4万人接受肠镜检查,共检出大肠癌例,早期率在40%左右;同时,还检出了大肠息肉1万余例,这其中60%有癌变风险。

据介绍,在本市居民常见恶性肿瘤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为显著。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本市肠癌发病率从常见恶性肿瘤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市区发病率从12/10万增长到目前的59/10万,年均增速超过4%。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透露,这与大都市的生活饮食结构息息相关。

结直肠癌的病因

1、饮食因素

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2、遗传因素

在大肠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癌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细胞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肿瘤遗传特性的恶性细胞,表现为癌肿的家族性。

3、息肉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息肉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直肠息肉是癌症的前期病变,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息肉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极大;乳头状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机会也较多。

4、慢性炎症刺激

慢性的炎症刺激,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如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菌痢等,可通过肉芽肿,炎性和假性息肉阶段而发生癌变。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容易演变,且癌变的恶性程度高,易于转移;有关资料统计,大肠癌的病人中,患结肠炎的发病率比未患结肠炎的高8~10倍。

大肠癌参考食疗方

1、湿热蕴结

肛门直肠有肿瘤,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带粘液脓血,或里急后重,饮食减少。舌苔黄腻,脉滑数。膳食以清淡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A、马齿苋绿豆汤

新鲜马齿苋g(或干品60g)。绿豆60g,加水适量,煎汤ml。每日1~2次,连服2~3周。

马齿苋酸寒无毒,绿豆性寒,共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生津养液之功。二味合用对湿热蕴结患者较为宜。本方对脾虚泄泻者不宜。

B、鲜猕猴桃

鲜猕猴桃g。每日生食。清热和胃,利尿通淋。

鲜猕猴桃甘酸清凉,味美可口,可作为肠癌患者的食疗果品。其根称为藤梨根,具有活血解毒、清热利湿润的作用。煎汤代茶,同食更佳。

C、赤小豆薏米粥

赤小豆50g,生薏米浸透。以文火煮烂,加大米共煮成粥,加糖服食。清热利水,散血解毒。

方中赤小豆甘酸平,行水,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生薏米甘淡微寒,健脾渗湿,清热排脓,祛风除湿;大米补脾和胃。共用于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可连服10~15天。

2、气滞血瘀

常见于大肠癌进展期。腹块刺痛,坚硬不移,腹胀腹泻,痢下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紫或瘀斑,苔黄,脉涩而沉弦。饮食应稀软,清淡易于吸收,少渣少油。因体液丢失,故应多用药茶、汤液以补充津液。

A、佛手柑粥

佛手柑15g,粳米g,冰糖适量。佛手煎汤备用。粳米加水适量煮为粥,粥成人佛手汁及冰糖微煮沸即可。每日一次,连服10~15天。

佛手辛苦酸温,入脾胃肝经,理气止痛,健胃止呕。用于治疗本症有腹胀表现的患者。

B、紫苋粥

新鲜紫苋g,粳米g。将紫苋去根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每日2次,连服10~15天。

紫苋味甘性凉,有清热凉血散瘀作用,制成为粥,有助于体力恢复。

C、桃花粥

鲜桃花瓣、粳米。煮稀粥,隔日服一次,连服7~14天。利水活血通便。

桃花苦甘无毒,消肿满,下恶气,利水,消痰饮积滞,治大便艰难,配粳米使其作用缓和。此方适用于燥热便秘者,使通即停,不可久服。

3、脾肾阳虚

腹中隐通,喜按喜温,大便失禁,污浊频出,或肛门下坠,癌块脱出,面色萎黄,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膳食宜予易消化吸收富有营养的温补饮食。

A、参附炖鸡

党参30g,附子30g,老母鸡一只(约1g),调料适量。将鸡去内脏洗净,把附子、党参、调料装入鸡腹中,文火炖烂,吃肉喝汤。温补脾肾。

方中附子辛大热,补火助阳,温中暖肾;党参甘平,补中益气,养血健脾;鸡肉甘温,善补脾肾。相合炖服对癌瘤日久,脾肾阳虚患者有治疗作用。

B、核桃莲肉糕

核桃仁g,莲肉(去芯)g,芡实粉60g,糯米g。核桃、莲肉加水煮烂,捣碎成泥。糯米浸水2小时后,与桃肉莲泥及芡实粉置盆内隔水蒸熟,稍凉切块,撒白糖一层。每日早晚各一次,酌量服通知,连服10~15天。温肾健脾,厚肠止泻。

核桃甘温补肾,莲肉甘涩性平,能补脾涩肠,交通心肾。诸药合制成糕,厚肠胃,因精气,除寒湿。芡实甘温性平,健脾止泄,益肾固精。

C、补骨脂丸

补骨脂g,肉豆蔻60g,大枣50枚,生姜g。补骨脂研粉,先净姜、枣同煮,枣烂去姜,以枣肉补骨脂、肉豆蔻末做成梧桐大小丸。每次50粒,盐水送下,早晚各一次,连服10~15天。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补骨脂辛苦涩温,入肾、脾二经,补肾助阳,温脾止泻;肉豆蔻辛温,入脾、胃、大肠经,用于久泻不止;姜枣温补脾胃。

4、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腰腿酸软,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口渴咽干,大便燥结。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饮用滋补肝肾易消化的粥或汤汁。

A、贞杞猪肝

女贞子30g,枸杞子30g猪肝g,调料适量。将女贞子、枸杞子用水煎30分钟,加入用竹签刺过的猪肝,文火煮30分钟,加入调料,即可切片食用。滋补肝肾。

女贞子、枸杞子滋补肝肾。猪肝甘平养血。为血肉有情之口。三味配伍,作用更佳。

B、杞地鳖肉汤

甲鱼1只,枸杞子30g,山药30克,女贞了15g,熟地黄15g。加水适量,文火炖至烂熟。去女贞子,加调料食用。滋补肝肾。

枸杞子,女贞子、熟地大补肝肾;怀山药益脾补肾。与鳖共用,其功尤著。

C、贞边桑蜜膏

鲜桑椹0g(或干品g),女贞子g,墨早莲g。白蜜适量。女贞子、墨早莲煎汤取汁,加桑椹久煎,每30分钏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以小火浓缩至较粘稠时加蜂蜜g,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1汤题匙,以沸水冲化饮用,每日2次。滋补肝肾。

前三味均能滋补肝肾。桑椹尚能补血生津,利水消肿;女贞子善清虚热;早莲草更兼凉血止血。另外白蜜解毒。诸味同用,治疗肝阴虚型患者内热出血,效果颇佳。

5、气血两虚

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神疲气短,大便薄白,脉细弱,本证多见于晚期患者。宜服食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滋补饮食。

A、十全大补汤

党参30g,炙黄芪30g,肉桂10g,熟地黄30g,炒白术30g,炒川芎10g,当归10g。酒白芍30g,茯苓30g,炙甘草30g,猪肉0g,猪肚0g,墨鱼g,生姜g,杂骨及鸡鸭爪、翅、猪皮适量。上术药物用纱布装袋,墨鱼发透去尽骨膜,猪肚、猪肉皮洗净,将上述药物食品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加热至沸,移至文火上炖2小时,将崩、鱼、鸡爪捞出,晾凉切片或丝,再入药汤内即成。酌量服食,连服3~4周。补气养血。

此汤由十全大补汤加味而成,原方治气血亏损,加猪肉、墨鱼使其滋阴补益作用加强。

B、黄芪猴头汤

猴头菌g,黄芪30g,嫩鸡肉g,生姜15g,葱白20g,清汤g,小白菜心g。猴头菌温水发胀30分钟后洗净切成片,鸡肉剁成小方块,煸炒后用发猴头菌的水及少量清汤文火炖约1小时,捞出鸡块猴头菌片,汤内下小白菜心略煮即可,分次酌量服用,连服10~15天。补气养血。

黄芪甘温,能补脾肾,益肝气,生阴血;猴头菌甘平,营养高,味鲜,能提神醒脑,与鸡肉同煮更富有营养。

C、黄芪参刺粥。

生黄芪g,党参30g,甘草15g,粳米g,大枣10枚。将生黄芪、党参、甘草浓煎取汁。粳米、大枣同煮,待粥成后兑入药汁调匀,早晚服用。连服10~15天。补气养血。

黄芪、党参、甘草等补中益气为主药,以助生化之源;大枣补脾益血;粳米除烦止渴,益气补中。对气血不足患者适宜。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病擦什么药好
白蚀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15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