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医师讲解肠息肉的饮食和预防


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30万,并以年均4%增幅不断攀升。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研究显示,80%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

什么是息肉

息肉系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而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其组织学类型。大肠息肉约占肠道息肉的80%,其中大多数位于乙状结肠或直肠,单发多见,多发者占15%-42%,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对于肠息肉,不能听之任之。因为医学研究证明,多数肠癌来自肠息肉癌变。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发病中位年龄约为57岁,男女比为1.65:1,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及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

大肠腺瘤是最重要的大肠癌癌前病变,目前多数研究认为80%以上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从腺瘤演变为大肠癌大约需要5年以上,平均10-15年,也可能终生不变。

腺瘤可分为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和绒毛状腺瘤。腺瘤发生癌变的几率与腺瘤的大小、病理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外形有关。一般大于2cm、绒毛状腺瘤、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广基腺瘤癌变的几率较大。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少,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容易忽视或漏诊,因此,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凡出现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应注意做进一步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

预防和饮食

长期高脂、高磷、低纤维和低钙饮食是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患肠息肉者应该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和油炸、生冷、油腻、高脂肪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保持大便畅通,以防脂肪、能量堆积,湿热、瘀毒内聚,导致癌变。

肠息肉的饮食注意:

  摘除肠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建议患者应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常见食物酸碱性详细介绍:

  1、强酸性食品: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4、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5、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6、强碱性食品:恰玛古、葡萄、茶叶、海带芽、海带,柠檬等。

  肠息肉的护理要求:

  ①摘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咽部有无水肿、疼痛、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②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术后应禁食6小时,6小时后进流质饮食1天,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天。大肠、直肠息肉术后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内忌粗糙食物。

  ②保持术后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饮,同时采用拇指按中皖、天枢、足三里、丰隆各1分钟,1日3—4次。

  要吃“细粮”,不能吃芹菜、蒜苔、韭菜、卷心菜等粗纤维的食物。可以做奶白鲫鱼汤、牛尾汤,对补充身体营养非常好,非常适合术后饮食。肠息肉手术后如果排气了,最好不要吃肉、鸡蛋、海鲜等发物的食物,同时饮食要注意清淡、易消化。如果病情恢复了,在饮食上还应注意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同时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食物。

赞赏

长按







































白癫风是什么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2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