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同样是患有大肠癌,结局却有天壤之别


医院消化内镜科收了三例大肠癌患者,因治疗时机不同,最终会有天壤之别的结局。病例一

古××,男,56岁,平时无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于年10月3医院消化内镜科健康体检,给行胃肠镜检查。

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伴糜烂。

电子结肠镜检查: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见多枚0.5-2.0cm广基息肉,表面粘膜光滑,均予靛胭脂粘膜下注射,圈套器套扎电凝切除,钛夹封闭创面,回收组织送检。

病理:横结肠2.0*1.2cm息肉病理为“管状腺瘤(Ⅲ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组织结构紊乱——早癌”。

诊断:1、结肠多发息肉;2、横结肠早癌(早期)

治疗:1、结肠多发息肉电凝切除术;2、横结肠早癌EMR术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

病例二王××,女,63岁,粘液血便1周,医院消化内镜科就诊,给予肠镜检查:距肛缘20cm乙状结肠见一大小约0.5×0.6cm广基息肉,表面稍充血,圈套器收紧后电凝切除,钛夹封闭创面。距肛缘11-15cm直肠见菜花状肿物,表面充血水肿糜烂,占据肠腔四分之三,取检4块。B超及腹部CT检查未发现肿大淋巴结及远端转移灶。病理:直肠腺癌诊断:1、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2、直肠癌(中期)治疗:外科直肠癌根治术+抗癌化疗治疗结局:五年生存率在50%左右病例三马××,男,81岁,粘液血便、大便不通畅半年医院消化内镜科就诊,给予肠镜检查:进镜21cm见大量粪便,距肛门20cm见一大小约1.2*1.5cm亚蒂腺瘤样息肉,表面分叶状,活检2块。距肛门6-11cm处环肠腔菜花样隆起,表面充血、水肿、糜烂,触之易出血,活检4块,肠腔略狭窄,内镜可通过。病理:直肠腺癌。乙状结肠低级别绒毛状管状腺瘤(Ⅱ)级。辅助检查:CT盆腔见肿大淋巴结,B超肝脏见转移灶。诊断:1、直肠癌(晚期);2、结肠息肉。治疗:姑息治疗,直肠支架置入术,解除肠道梗阻。

治疗结局:五年生存率<15%。

姑息治疗:直肠支架置入,只能暂时解除梗阻症状。最新数据表明: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高发癌,发病率高居男性癌症第2位,女性第3位。其中约有90%以上,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由于大肠癌的潜伏期特别长,从息肉到肠癌,需要5-15年左右,因而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主要是结肠镜)显得尤为重要。检查早了,它还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晚了,就是进展期癌,无论是预后、治疗费用、还是生存质量都是天壤之别。所以说,最好的预防,就是及时在无症状的时候,做一次肠镜检查。发现息肉予以切除,就能大幅降低患癌风险。肠癌的三大信号尽管大肠癌在早期病程进展缓慢、症状隐匿,可肠癌发作前并不是没有发出过警告。排便状况便是肠癌最显著的预警信号。可惜的是,很多人却对此经常置若罔闻。对此忠告大家,每天排便后哪怕多花一秒仔细观察,也许就能让悲剧止步于萌芽阶段。一、排便习惯的改变由于个体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排便习惯也大相径庭。在没有腹痛、腹胀等典型症状或任何不适的情况下,一天排便三次和三天排便一次都属正常。但如果向来是数天排便一次的人,在没有任何感染的情况下,持续出现一天排便多次的情况,就要高度怀疑肠黏膜是否出了问题;反之,一向排便通畅的人在没有任何诱因(如饮水、活动减少)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排便困难时,也应该考虑肠道出现占位性病变的可能。二、粪便突然变细粪便突然变细也是肠癌早期征兆之一。早期的肠癌往往局限于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随着病程的进展,肿块渐渐向肠腔内凸起,肠管直径开始缩小,粪便经过时就会受到压缩,从而出现粪便变细的情况。专家建议如果持续发生这种情况,应当及时就医。三、伴有少量出血如果发现粪便中夹杂着少量血迹,则就要高度重视,千万不能姑息养奸,更不能当成痔疮自行处理。肿瘤会逐渐形成向肠腔内凸起的肿块,在受到粪便摩擦时,难免会有小的溃破,发生少量流血,这也是早期肠癌的症状表现。医院有先进的设备,优雅的环境,每天都有专家坐诊,欢迎医院消化内镜科做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
早期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42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