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关于肠道息肉,你需要了解的事


大约有超过9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很多人查出肠息肉后感到恐慌不安。那么,到底什么是大肠息肉?为什么会得大肠息肉?肠息肉严重不严重?需不需要切除呢?切除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今天我将给大家普及一下与肠道息肉相关的知识。

1、什么是肠息肉

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以男性多见。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且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2、大肠为什么会长息肉?

1.饮食性因素: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2.胆汁代谢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3.遗传因素: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4.肠道炎性疾病: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5.其他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

3、长了息肉会有哪些表现?

大多数体积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只是在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候发现;当息肉长大后可能有以下表现:

1.典型症状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2.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症状。

3.诊断依据

①便血或黏液脓血便史。

②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③钡灌肠见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

④病理检查可确诊。

4、哪一种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

下图为息肉演变为癌的过程:

5、发现肠息肉应该怎么办?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如果发现不及时切除的话,在体内将是一颗“定时炸弹”。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根据肠镜活检的病理结果,如果为腺瘤性息肉,建议进行治疗。大肠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肠息肉切前必须做活检,所有经内窥镜切除的标本,除非组织严重破坏,否则均应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内窥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除(电凝器灼除、活检钳凝切、圈套凝切、EMR、ESD)、微波治疗和激光治疗等。内窥镜治疗较为安全,创伤小。

下图为圈套器切除息肉示意图:

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或疑有癌变;

·腺瘤较大;

·腺瘤呈广基型;

·腺瘤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肠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仅行内窥镜无法切除的大肠腺瘤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6、切除后还需要复查

大肠腺瘤治疗后还必须进行复查。

1.低危人群的复查:

大肠腺瘤为单发、带蒂(或小于2cm的广基的管状腺瘤)伴有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为低危人群。

治疗后1年复查结肠镜。若为阴性,则每年需要进行粪隐血试验检查,并每隔3年复查一次结肠镜。

连续3次阴性者,延长至每5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期间仍然是每年行粪便隐血试验检查。

如果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次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的随访方法进行随访。

2.高危人群的复查: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属高危组:

·①多发腺瘤;

·②直径≥2cm;

·③广基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

·④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腺瘤癌变者(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治疗后3~6月内复查结肠镜,如为阴性,6~9月再次复查内窥镜,仍阴性者,1年后再次复查内窥镜。

连续2次都阴性者,每隔3年复查一次内镜,期间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

如果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次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的随访方法进行随访。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1调整饮食。禁食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另外,酒精刺激也会加重息肉的刺激,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2适当运动。由于右半结肠是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适度锻炼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肠蠕动加强,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少,粪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减少。

·3保持好心情。当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使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正视现实,尽量放松,只要饮食有节,合理安排,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癌变的机会,总之,对待本病关键的一点是“防重于治”。

内镜中心简介:

内镜中心目前有专职做内镜治疗医务人员7人,内镜中心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美国GE公司OECC型臂,美国RITA胆管癌射频消融机器,波士顿科学SpyGlass(胆道子镜直视系统),多条奥林巴斯系列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超声内镜、胆道超声等电子内镜。

内镜中心每年完成胆胰胃肠微创手术近千例。手术涵盖1.ERCP(胆管结石、胰管结石口中取出,胆管支架、胰管支架);2.超声内镜下胰腺肿瘤穿刺活检、腹腔神经丛酒精阻滞、胰腺肿瘤内精准碘粒子植入;3.经内镜胆管癌射频消融术;4.肝硬化大出血经内镜胃食道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硬化剂注射术+套扎术;5.内镜下胃肠粘膜下肿物及早癌切除术(ESD、POEM、STER);6.内镜下十二指肠支架植入术、食管支架植入术;7.经皮内镜下胃肠造瘘术;胃肠术后内镜下植入营养管;8.SpyGlass(胆道子镜直视系统)在胆胰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9.胃肠镜检查及治疗10.内镜下内痔泡沫硬化剂治疗

李世平

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肝胆胰外科主任,浮烟山院区普外科主任

潍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肝胆肿瘤防治委员会常委,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外科委员会常委,

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委员,

潍坊市医学会普外科副主任委员,

年山东省优秀医生。

擅长肝,胆,胰,胃和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及微创治疗。

李星月

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主治医师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胆胰管内镜中国协会山东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擅长经内镜胆管结石取石术、胰管结石取石术、胆胰管支架置入术;经内镜胆管癌射频消融术;内镜下食管及胃肠道早癌切除术,经口内镜下切切开术;胃肠道息肉切除;经内镜胃食道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硬化剂注射+套扎术;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碘粒子植入;内镜下内痔泡沫硬化剂治疗等内镜下微创治疗。

内镜中心预约

-606615064

欢迎致电咨询???

                







































白癜风医院西宁哪家好
治白癜风武汉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45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