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注意忽视做这个检查,息肉悄变癌


点击蓝字医院~

一位69岁的阿伯,平时患有便秘,近期出现腹痛,在医院,医生建议他做肠镜检查。康宜兵主任中医师在为其检查时发现,患者的大肠内长出了大约为5cm的肿物,肠管已经变得很窄。此外,还发现了两粒较大的息肉。通过进一步的病理检查,阿伯被确诊为结肠癌。

年,中国癌症死亡病例万例,其中结直肠癌28.62万,占9.5%,排名第五。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万例,其中结直肠癌55.55万,占12.2%,排名第二。广东省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地区,广州市的发病率是全国第一。

究竟结直肠癌是怎样发生的呢?

如何在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

一、肠癌形成缓慢,关键在早诊

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诱因。有研究表明,近90%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此外,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也会导致结直肠癌。

肠癌的发生一般需要7-15年的时间,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如果在息肉,包括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阶段进行治疗,5年的存活率可达%;如果在Ⅰ期肠癌阶段进行治疗,5年的存活率可达94%;如果在Ⅳ期肠癌阶段进行治疗,5年的存活率只有11%。

综上所述,早期结直肠癌的最佳早诊阶段在息肉阶段,包括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二、早发现早治疗,肠镜最靠谱

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其他的筛查还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结肠CT成像技术、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等。粪便潜血试验灵敏度低、容易受饮食和药物影响;结肠CT成像技术无创伤、灵敏度较高,但是需要严格的肠道准备,此外还有放射线辐射风险等;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成本较高,应用尚不广泛。

发现息肉(包括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目的是进行早期治疗。这类病变可以进行肠镜下微创治疗,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肠镜下微创治疗包括活检钳息肉钳除术、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三、克服认知误区,肠镜变轻松

在美国肠癌五年生存率为64%,而中国仅为40%,造成两者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肠癌筛查率低。想要提高我国肠癌筛查率,任重而道远。除了医生必须重视筛查工作,患者也要克服一些认知的误区。

常见的认识误区有:

1.认为肠镜没有必要做。粪便检测、肿瘤标志物能代替胃肠镜。其实,粪便潜血、肿瘤标志物阳性也不一定就有肿瘤,阴性也不是肯定没有肿瘤。2.不敢做肠镜,认为做肠镜很痛苦。肠镜检查过程中,可能有腹痛、腹胀、便意为主,但大部分患者只要配合好医生操作,不良反应一般较轻。3.不想做肠镜,认为肠镜会损伤肠粘膜。其实,只要是熟练的内镜医生操作,一般对粘膜不会造成损伤。

当然,如果听完以上的分析,您还是有顾虑或恐惧,或是属于容易紧张、焦虑,或是对疼痛比较敏感的人群,建议您最好选做无痛肠镜检查。无痛肠镜的优点是睡一个大觉,就可以完成检查,基本无损伤,医生看得仔细,操作的风险也会降得更低。缺点是做完后会有一点头晕。当然,价格会有稍贵一点。

四、哪些人群需要定期检查呢?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都需要定期筛查:

年龄50岁以上;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习惯的突然改变;

或符合以下任意2项: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推荐50岁以上都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若没发现问题,以后可以每10年左右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若检查时发现有息肉,切除后的前3年应该坚持每年复查一次。

专家介绍

康宜兵

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科学术继承人

吕永慧广州市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

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医院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广东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

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近20年,师从多位省名老中医,擅长胃肠肝胆疾病中西医诊治。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息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胃肠肝胆肿瘤的防治和康复。

具备丰富的胃肠镜诊治经验,精通胃肠镜下1-4级手术,尤其擅长胃肠镜下微创治疗胃息肉、结肠息肉、痔疮、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2项,主持广州市卫计委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消化分科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内镜管理分会委会、广州市第五批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等。

开诊时间:

周六上午、周日上午

文/脾胃科康宜兵

编辑/宣传发展组梁译尹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77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