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4月26~27日,第九届中国结直肠肿瘤中青年专家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该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办,医院承办,中医院、医院、医院、海军医院、上海医院协办。
本次会议以结直肠肿瘤为主题,面向中青年医师,设立“结直肠肿瘤诊治进展”主会场,“全国结直肠肿瘤青年医师手术视频比赛”、“全国结直肠肿瘤青年医师演讲比赛”和“结直肠肿瘤原创研究”等分会场,竭力为全国优秀中青年医师提供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学术平台。
大会开幕式由执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大外科副主任蔡国响教授主持。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医院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首席专家蔡三军教授代表医院致欢迎辞。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医院王锡山教授,因航班取消原因未能参加开幕式,特委托蔡三军教授一并致欢迎辞。
蔡三军教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寄希望于年轻一代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勇于承担、加强合作,协力推动我国结直肠肿瘤事业的发展。
蔡国响教授致辞蔡三军教授致辞主题报告:传递国际新进展,分享国内好经验第一节:了解国际结直肠癌诊疗新进展
主持人-徐烨,梁建伟,申占龙
大会第一章节的主持嘉宾包括:大会主席、医院大肠外科常务副主任徐烨教授;大会执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青委会秘书长、中医院梁建伟教授;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医院申占龙教授。讨论嘉宾则由中医院的孙永琨教授、医院的彭亦凡教授、医院医院的陈萍教授担任。
蔡三军教授做专题报告
蔡三军教授为大家做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结直肠肿瘤外科医生”的专题报告。蔡教授从防治大肠癌的目标出发,介绍了全球、美国及中国的恶性肿瘤及大肠癌发病率变化,强调了大肠癌防治的全程管理,并提出作为新时代的大肠癌多学科团队医生需要向老一辈学者学习,不断要求进步。最后,蔡教授寄希望于年轻一辈优秀的中青年医师——“世界是你们的,中国的大肠癌事业靠你们,你们一定能够做到”!
TakashiAkiyoshi教授做主题演讲
日本CancerInstituteHospital的TakashiAkiyoshi教授在“Laparoscopicpelvicexenteratonforlocallyadvancedorrecurrentrectalcancer”的主题发言中,回顾性分析了其所在癌症中心盆腔脏器切除术后的术后结果:几乎所有患者都实现了R0切除术,与开放式盆腔脏器切除术相比,腹腔镜盆腔脏器切除术可显著减少失血和术中输血,从而指出专业的腹腔镜结直肠外科医生能在严格筛选的患者中进行腹腔镜盆腔脏器切除术,且安全性较好。
ChoonSengChong教授做主题演讲
来自新加坡NationalUniversityHospital的ChoonSengChong教授进行主题报告“RectalcancersurgeryinSingapore:Lap,robotortaTME”,系统回顾了国际上腹腔镜、机器人及taTME手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优劣,并详细为大家分享了来自他们中心的宝贵经验及体会。
李健教授做主题演讲
医院的李健教授在专题报告“年ASCOGI会议进展”中,详细介绍了目前国际上针对结直肠肿瘤开展的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如COLOPEC试验的HIPEC研究的主要结果等,并寄希望于更多的针对结直肠肿瘤的原创性临床试验研究。
与会专家积极参加讨论
接下来进入第一章节嘉宾讨论环节。来自中医院的孙永琨教授、医院的彭亦凡教授、医院医院的陈萍教授对第一章节的四个主题报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探讨。
第二节:分享中国结直肠治疗先进经验
会议的第二章节由医院大肠外科副主任李心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刁德昌教授担任主持,讨论嘉宾包括医院的李大卫教授、哈尔滨医院汤庆超教授、山东医院的鲁守堂教授。
主持人-李心翔和刁德昌梁建伟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医院的梁建伟教授作了“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共识与新技术”的主题报告。梁教授介绍了关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共识与新技术进展,同时指出,对于术前同步放化疗前侧方淋巴结MRI短径≥7mm,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侧方淋巴结的整块切除更符合无瘤原则。
项建斌教授做主题演讲
医院的项建斌教授做了“后向型局部复发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术前诊断、能否R0切除的术前判断、手术切除与重建等是后向型局部复发直肠癌的难点并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在后向型局部复发直肠癌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王颢教授做主题演讲
海军医院的肛肠外科副主任王颢教授做了“直肠癌taTME手术术中远端直肠冲洗技术”的主题报告。王教授指出了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优劣、近期研究进展和术式选择,介绍了taTME手术在中国的现状及国内专家共识,强调了taTME手术中远端直肠冲洗的重要性及无菌无瘤原则。
朱骥教授做主题演讲
来自医院朱骥教授做了“伊立替康在直肠癌新辅助化放疗的应用——复旦经验”的主题报告。朱骥教授结合医院伊立替康在直肠癌新辅助化放疗的应用实施开展经验,指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往往缺少资金、人力等支持,但不能以此作为降低研究质量的理由,应围绕临床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设法提前解决,从而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
与会专家积极参加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开拓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新思路
彭俊杰教授做主题演讲
罗氏卫星会环节由蔡三军教授主持,来自医院彭俊杰教授做了“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新思路”的主题报告。彭教授指出,初始不可切除的肠癌肝转移转化成功后可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强调了生物学特性在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紧接着与讨论嘉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刘静教授和江西省医院张慧卿教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专家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畅所欲言,时不时激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激烈的火花碰撞。
讨论嘉宾刘静教授和张慧卿教授积极讨论发言
分会场:集中青年医师学术成果,展中青年医师临床风采
下午的专题会议分为原创研究、全国结直肠肿瘤中青年医师演讲比赛以及手术视频比赛三个分会场。
原创研究:展现中青年医师科研能力和经验总结
刁德昌教授做专题报告
原创研究专场由中国医院的刘静教授及医院的彭俊杰教授主持。专场上半部分首先由刁德昌教授分享了结直肠肿瘤TME/CME手术探索方面的心得。刁教授回顾了结直肠肿瘤TME术式从提出到成为标准术式的历史进程。通过阐述直肠系膜解剖结构及结直肠肿瘤转移的方式,刁教授提出了目前结直肠肿瘤淋巴结清扫存在范围不足的可能。因此,刁教授应用吲哚美绿示踪、纳米碳定位等技术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减少肿瘤残留,揭示了右半结肠淋巴引流的规律。另一方面,刁教授也强调了盲目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能造成自主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增加等潜在风险,提出我们应该清扫淋巴结至肠系膜上动脉旁。
鞠海星教授团队陆新刚博士做主题演讲
来自浙江省医院的鞠海星教授团队做了“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退缩分级探索及其临床意义”的主题介绍。由于TNM分期对预后预测效果不理想,随后纳入NCCN指南的残余肿瘤细胞及纤维程度指标TRC也未能考虑淋巴结转移情况,LRG作为描述淋巴结退缩情况的分级标准备受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