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福州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肠息肉认知与预


什么是肠道息肉

粘膜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样病变,也可以是腺瘤或错构瘤。主要见于大肠(结肠和直肠)。大肠息肉可以是单个发生,也可以是几个、几十个或者更多发生,多数有蒂,少数是广基的。大多数病例常常没有引人注意的症状,仅在因其他疾病做肠道X射线造影检查、纤维内窥镜检查偶然发现。肠道息肉比较常见,其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常见的大肠息肉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儿童性息肉、腺瘤、乳头状腺瘤。此外,也常见于家族性息肉病和珀茨-杰格斯二氏综合征等。

01

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及无蒂锯齿状腺瘤有何区别?

首先,三者在组织形态学上均表现为腺体具有锯齿状结构的相关病变。

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的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腺体的锯齿状结构,但没有异型增生,属于良性病变,较小,直径大多0.5cm,全结肠分布,以左半结肠为主。

传统锯齿状腺瘤是指具有锯齿状的形态学特点、结构和细胞学改变足以诊断异型增生的病变,其细胞学异型性和传统腺瘤一样。

SSA的组织学定义是指伴有上皮异常增殖,但细胞学和组织结构改变尚不足诊断异型增生的锯齿状息肉,SSA多发生于右半结肠,而TSA多发生于左半结肠,位于右半结肠者罕见;内窥镜下无蒂,TSA多息肉状带蒂。

02

发现后如何治疗?

对于肠息肉发现后一般均行内镜下切除,对于早期的,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几率极低的结肠癌变,我们都可以应用内镜对其进行EMR/ESD治疗。

03

对于有结直肠息肉史或结直肠的人群如何做好肠镜的筛查?

增生性息肉及其他非肿瘤性息肉筛查的时间间隔10年。

以往有肠道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5~10年内复查肠镜,有肠道高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3年内复查肠镜,如果第一次复查未见异常,可延长随访时间间隔至5~10年(低风险腺瘤:1次结肠镜检查发现了1~2个管状腺瘤,且其直径均小于10mm;高风险腺瘤:1次结肠镜检查发现了3个及以上腺瘤,或其中有1个腺瘤的直径在10mm或以上,或有1/3以上的绒毛结构或重度异形增生或原位癌)。

对于直径小于10mm的SSA,肠镜筛查时间时间5年;直径大于等于10mm的SSA及TSA的肠镜筛查时间3年。

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后第1年,第3、6、12个月定期全结肠镜随访,无残留或再发者以后每年1次连续随访。有残留或复发者则追加外科手术切除,每3个月随访1次。

对结肠癌根治后的患者,建议术后1年内复查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肠镜;

对于直肠癌根治后患者,前3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一次肠镜;

04

普通人群如何做好肠镜的筛查?

一般认为,普通人群50岁以后应当进行大肠癌筛查,初次全结肠镜筛查阴性者,建议间隔10年进行复查;

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50~60岁,从4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每3年1次。

1个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50岁,或2个以上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则无论年龄:从40岁或低于年龄最小患者1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根据家族史情况,每3~5年1次。

1个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60岁,或2个以上二级亲属患大肠癌,无论年龄:从5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每5年1次。

参考文献:消化时间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9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