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肠癌筛查结果惊人:万人接受筛查,发现或存在问题的高危人群达34万人,确诊大肠癌人,约可能肠癌患者失访。
被列为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上海市社区居民筛查”启动至今已达两年,项目覆盖的人群为达到退休年龄段并参加本市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的常住人口。昨天最新批露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累计筛查的万人群中,共发现大肠癌高危对象34万人,其中9.4万人接受肠镜检查,共检出大肠癌例,早期率在40%左右;同时,还检出了大肠息肉1万余例,这其中60%有癌变风险。这个数据非常惊人,34万高危对象中只有9.4万人接受了肠镜检查,受检率27.65%,失访率高达72,35%。按本项目高危对象的肠癌和息肉检出率计算,24.6万未做肠镜的高危对象中有左右的可疑患者,2.62万大肠息肉患者。由于这些高位对象因惧怕或轻视等原因没有及时接受肠镜检查,等其中的肠癌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肠癌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对于这种现象,医院于恩达教授表示:目前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高危患者切不可因为怕麻烦、恐惧或侥幸心理而逃避肠镜。这些失访的可疑患医院进行肠镜检查。
对于确实因为身体条件或者其他客观原因不能进行肠镜检查的,可以用分子诊断的方法进行初步筛查,如果分子诊断结果也提示高危,则必须施行肠镜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大肠警哨”—大肠癌分子筛查新技术
大肠警哨检测是伯豪生物力推的明星产品,全球首创,可有效用于大肠癌筛查。
检测内容:
利用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检测外周血中大肠癌关联的7个特征性信使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使用拥有国际专利的特定算法,计算大肠癌患病风险,早期发现大肠癌。
前哨原理(SentinelPrinciple?)
根据前哨原理,组织细胞的健康或疾病状态,在与血液细胞的相互作用下,会引起血细胞的基因表达发生相应的改变。虽然这些变化很多情况下是细微的,随着现代生物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创新与成熟,使得对这些细微变化的监测成为可能。通过对对血液细胞基因表达细微变化的仔细研究分析,早期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对疾病,尤其是严重威胁健康重大疾病,提供早期诊断的生理学依据;供机体有效清除疾病所需的治疗手段,并动态地监测疾病的发展动向。
大肠警哨是由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教授刘宗正教授根据前哨原理发现并由GeneNews公司开发的生命科学技术平台。它指出循环血细胞是唯一能与机体的不同系统、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结构的各种细胞相互作用、并通过众多复杂的信号通路进行各种信息交换及信息传递。随着肿瘤发生发展,体内病变组织周围的微循环发生相应变化,血液中的信使RNA也发生相应变化,通过检测血液中信使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提示相应病变风险。
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步检测7个大肠癌基因标志物
肿瘤不同阶段,不同病理分型产生变化的mRNA会有所不同,我们选择了临床一期到四期所有病理分型都具有的关联性最高七个基因标志物,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这七个基因标志物的mRNA表达水平,根据它们对大肠癌发生的关联性程度设计了特定算法,形成具有专利技术的数学模型,对当前罹患大肠癌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实现大肠癌的早期预警。
前哨原理筛选出七个大肠癌特征性基因标志物,在健康人群和大肠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
适用人群:
主要针对健康人群,符合下列情况中任何一项:
1.直系亲属确定携带遗传性结直肠肿瘤基因致病突变;
2.直系亲属中有两个及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
3.直系亲属中多发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肿瘤;
4.不愿意接受肠镜筛查的人群。
技术优势:
早期:在肿瘤形成初期发出预警,更早发现大肠癌
量化:拥有国际专利技术的风险评估算法
无创:非侵入性检测手段,只需2.5ml静脉血
安全:无并发症隐患,无附加痛苦
实时:血液细胞对机体中各种信号及刺激十分敏感,组织细胞的细微变化可及时在血液细胞中表达出来。为实现疾病的实时动态监控提供了可能。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