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肠息肉的症状 > 大肠息肉前兆 > 中医体质研究气虚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基于
当前位置: 大肠息肉的症状 > 大肠息肉前兆 > 中医体质研究气虚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基于
导读:文章基于中医体质与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文献的报告,探讨和分析气虚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全面检索和纳入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发布以来至年12月31日国内外所有应用该标准开展的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各文献报告的结果,从中筛选、整理和分析气虚质与疾病关联性的临床研究证据。气虚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亚健康状态以及多种常见高发的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建议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及系统评价进一步明确气虚质与这些疾病的关联性,为中医临床诊疗和治未病提供参考。
欢迎引用本文:
罗辉,李玲孺,王琦.气虚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基于项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天津中医药,,36(7):-.
LUOHui,LILingru,WANGQi.Correlationbetweenqideficiencyconstitutionanddisease:abibliometricanalysisofobservationalstudies[J].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36(7):-.
气虚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基于项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罗辉1,2,李玲孺1,王琦1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2、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北京)
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体病相关理论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存在关联性。把握体质和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从体质角度筛选疾病发生的高危人群,更精准地判断疾病的发病、传变和预后规律。气虚质作为9种中医基本体质类型之一,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为13.42%,仅次于平和质,居8种偏颇体质之首,其发病倾向为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发布,为中医体质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此后,采用这一标准开展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从无到有,增长迅速,为评价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性提供了大量证据。一些研究验证了中医体质学理论对气虚质发病倾向的认识,例如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气虚质在该疾病患者人群中的比例达69.3%~76%;采用玉屏风颗粒干预气虚体质,与安慰剂相比,可减少气虚质人群的感冒次数,并改善气虚体质。并进一步丰富了对气虚质和疾病关联性的认识,发现气虚质与其他多种疾病也具有密切的关联,例如LiaoY等的研究发现,气虚质与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密切相关。目前已有介绍气虚质研究进展的论文发表,但均为传统的叙述性文献综述,缺乏对现有临床研究文献的全面检索、总结和分析。本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检索所有研究中医体质和疾病关联性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中提取和梳理有关气虚质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以期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全面总结气虚质与疾病的关联性。
1方法
1.1纳入/排除标准
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临床研究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均纳入,不限定文献的语种和发表形式。具体如下:1)研究对象为疾病患者,或基于社区的一般人群筛查疾病人群,且在文中报告了明确的疾病诊断标准。2)研究采用的中医体质测量工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年4月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研究结果为气虚质在研究对象人群(病例组)中所占比例最高,或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气虚质是疾病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
有以下几种情况之一的文献将不被纳入:1)研究对象为一般人群,其中虽包括疾病患者,但未在结果中分开报告,导致无法区分健康和疾病人群各自的体质分布比例。2)以评价体质调理干预措施疗效为目的,未报告体质测量基本信息的临床研究文献。3)仅以摘要形式发表,未提供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研究实施方法等基本信息。4)以相同人群的研究数据发表多篇的重复文献,仅纳入资料最全的一篇,纳入的优先级顺序一般为: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
1.2文献检索和筛选检索的数据库报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期限均从年4月1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颁布日期)至年12月31日。中英文检索词包括“体质”、“中医”、“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constitution”、“physique”、“Chinesemedicine”等,根据各数据库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以确保检索结果的全面。各数据库具体的检索策略如表1所示。
参考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5.0.2版中关于研究入选的方法,制定本研究文献的筛选和纳入步骤:1)将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分别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版本号:3.2.0.)中,通过软件查找重复题录的功能剔除各数据库检索的重复记录。2)阅读标题和摘要,剔除与本研究明显不相关的文献。3)下载可能相关文献的全文。4)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逐篇阅读全文,做出研究入选的最终决定。
1.3数据提取和分析
制定资料提取表格,提取的内容包括文献题录、文献计量学特征、试验设计类型、样本量、疾病、气虚质在疾病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气虚质与疾病发生的比值比(oddsratio,OR)或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等。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所提取的资料数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和特征,描述其频数、构成比、中位数等。
2结果2.1检索结果与流程初次检索各数据库共得到篇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排除明显无关文献篇,将剩余文献题录导入NoteExpress软件,通过查重排除各数据库重复收录的文献共篇,下载剩余篇文献全文并逐篇阅读,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初步纳入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通过阅读各文献报告的数据,最终纳入报告了气虚质与疾病关联性的临床研究文献篇。具体流程见图1。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篇文献基本特征如下。
2.2.1研究地域
1项研究在马来西亚开展,其余均在中国开展。
2.2.2发表类型
期刊论文篇(58.4%),学位论文篇(38.9%),会议论文9篇(2.7%)。
2.2.3文献语种
3篇论文以英文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其余均为中文文献。
2.2.4发表趋势
文献发表数量从—年呈逐渐递增趋势,如图2所示。
2.2.5设计类型
横断面研究项(88.6%),病例对照研究26项(7.8%),队列研究12项(3.6%)。
2.2.6样本量
各研究报告的样本量总计为例,最小为50,最大,平均。
2.2.7研究疾病
项研究共涉及个病种,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类,研究较多的疾病类别依次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46篇,13.9%)、循环系统疾病(36篇,10.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6篇,10.8%)、肿瘤(30篇,9.0%)、呼吸系统疾病(30篇,9.0%)。
2.3气虚质占比例最高的病种
共有项研究的结果显示,气虚质是其研究病种人群中比例最高的体质类型,涉及病种数量为种。同一病种有2篇及以上的文献报告气虚质占比例最高的有47种,3篇及以上的32种,5篇及以上的18种。本研究仅统计有3篇及以上文献报告最高比例相同的体质类型数据(后同),具体如表2所示。
文献篇数为2的病种有15个:IgA肾病、不孕症、产后缺乳、大肠癌、恶性肿瘤、高尿酸血症、焦虑抑郁、结肠黑变病、经前期综合征、咳嗽、卵巢早衰、盆腔器官脱垂、食管癌、血脂异常、咽喉反流。
同一疾病,如临床研究发现气虚质所占比例最高的文献数量越多,样本量越大,则说明气虚质是该疾病人群中最常见体质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上述病种人群中,气虚质可能是最常见的体质类型,提示气虚质可能与上述疾病的发生具有关联性。
2.4气虚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42项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等多因素分析方法,以是否患病为因变量,以各体质类型和(或)其他相关因素为自变量,研究疾病的影响因素,评价体质和疾病的关联,发现气虚质是其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涉及病种数量有28个。有2篇及以上文献报告气虚质为危险因素的病种有10个,3篇及以上的4个。说明气虚质人发生这些疾病的风险较非气虚质人更高。具体如表3所示。
对以上结果的解读,以肥胖为例,共有3项研究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虚质是肥胖的危险因素,这3项研究均为横断面研究,各文献报告的总样本量为例,OR值分别是1.54、3.、3.09,故其OR值范围为1.54~3.,中位数为3.09,提示气虚质人发生肥胖的风险是非气虚质人的1.54~3.倍。
文献篇数为2的病种6个:高血压、卵巢早衰、乳腺癌、血脂异常、亚健康、抑郁。
2.5气虚质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1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报告,气虚质是轻度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其OR值为0.35(95%CI:0.,0.),即气虚质人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是非气虚质人的0.35倍。
3讨论
本研究首次全面检索和纳入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发布以来至年12月31日国内外所有应用该标准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对所有研究报告的结果进行总结,从中筛选气虚质与疾病关联性的临床研究证据。相关结果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意义如下。
气虚质是糖尿病、脑卒中/梗死、艾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亚健康、慢性乙型肝炎、痛经、乳腺癌、失眠、大肠息肉、肺癌、骨质疏松症、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胃炎等疾病人群中分布比例最高的体质类型,中位比例在17.5%~47.5%之间,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人群的13.42%。说明气虚质的疾病谱广泛,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亚健康状态、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临床常见疾病,各年龄、性别的患者人群均可常见气虚体质。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虚质人较非气虚质人更容易感受六淫、饮食、情志、劳逸等各种致病因素而发病;另一方面,各种慢性疾病迁延日久,耗损正气,导致气虚证候与体质的形成。提示中医临床对这些疾病的诊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性存在气虚的可能,如患者的体质为气虚质,则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论治,将补气扶正之法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气虚质在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疾病人群中的比例高于非疾病人群,说明气虚质是这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个体养生保健而言,通过对气虚体质的个体化调理有助于这些疾病的预防;从群体预防的角度来看,体质为气虚质的超质量或糖尿病前期人群,分别可能是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针对这一类人群开展重点预防,有助于提高健康干预的精准性和效率,从而使中医治未病落到实处。
1项研究报告了气虚质是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保护体质,即气虚质人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相对非气虚质人要低。但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例),回归分析时仅纳入7种体质类型作为自变量,未纳入其他可能的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生活习惯、家族史等,且回归分析结果OR值的95%CI上限接近1,故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尚难以确定,有待于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证实或证伪。
文章汇总3篇及以上文献报告同一病种与气虚质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气虚质发病风险较高的有4个病种,除焦虑症外,其他3个病种在气虚质所占比例最高的疾病范围内(共32个病种)。说明气虚质在某些疾病人群中的分布比例高,与气虚质发生某些疾病的风险大,两者的内涵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但要得出后者的结论,验证体质与疾病的因果关联,则需要进一步开展有对照的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比较疾病人群和一般人群的体质分布差异,或纳入疾病高危人群开展队列研究,比较目标体质类型与其他体质人群的目标疾病发病率差异。
本研究的局限性:一是所得到的气虚质相关疾病谱的结果来源于对原始临床研究文献结果的总结,疾病谱的构成取决于原始文献作者所选择研究的疾病。如针对某些疾病的体质研究文献很少或没有,则气虚质与这些疾病关联性的信息很少或空白,因此本研究结果尚不能代表气虚质的疾病谱全貌。二是本研究仅对各文献报告的气虚质与疾病关联性结果进行总结,未针对单个原始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逐一进行评价,如果原始研究在设计、实施和报告等环节存在方法学质量问题,其所得的结果可能偏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真实情况,因此本研究所得的气虚质与各疾病关联性结果,还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以及对系列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加以验证。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学科专项(-JYB-TSXK-);北京中医药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在读研究生资助项目(-JYB-XS-)。
作者简介:罗辉(-),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和藏医体质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