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常见大肠息肉的分类,如何预防其癌变


转自:消化界

“息肉这个名称,泛称人体体表或体内凸起的病灶。皮肤上也有,胃,胆囊,子宫里也会有,但是彼此不相干,因性质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因此,只要大肠里头发现凸起物,都可以称为息肉,但并非都跟大肠直肠癌有关。”

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

01

常见大肠息肉的分类

临床上,有可能转变为癌症的,其实是腺瘤性息肉。所以当你接受完肠镜检查后,你一定要问清楚到底有没有息肉?有的话,是何种息肉?这样一来,你才能获知比较完整的信息。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大肠息肉(或致癌变):

1、腺瘤性息肉

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腺瘤样息肉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出血常附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但80%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2、增生性息肉

这种息肉临床上最常见,癌变的风险较低,常见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的成群微小息肉,50岁以上成人几乎将近一半的人会有这种息肉,愈年长愈多,抽烟者也会比较多。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这种病灶,切勿恐慌,也不需要常常为此追踪。有一类与增生性息肉十分类似,但是具有癌变可能性的息肉叫做「锯齿状腺瘤」,就必须予以切除。

一般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在内镜下运用染色内镜就可以简单并准确地诊断或鉴别上述的腺瘤性息肉,锯齿状腺瘤以及增生性息肉。

3、发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又称“假息肉”,是由于肠炎炎性刺激而引起炎性反应增生。这类息肉有时候看起来红红的很吓人,常被误以为是已经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其实它不太会进展为癌,但是由于血管丰富,偶尔会发生出血,所以有时候医师还是会把它切掉。

4、青年性(幼年性)息肉

发生在2-8岁儿童的大肠息肉叫做儿童性息肉。儿童性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有时排便时可从肛门脱出,排便后可缩回肛门内,反复出血会导致儿童贫血,影响生长发育。

5、乳头状腺瘤

常单个发生,瘤体较大,最大的长达15厘米。本病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或仅有粘液排出。乳头状腺瘤的癌病率在20-30%之间。

6、其它

↑↑

02

如何有效预防大肠息肉癌变

1、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性息肉要定期复查肠镜。即使是大肠息肉术后,也要按照医嘱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癌变。

  2、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以免刺激肠黏膜。还要保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以免粪便长时间停留在大肠内,刺激肠黏膜。

  3、合理饮食,平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绿叶蔬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戒烟限酒。

  4、少做下蹲、屏气等可以增加腹压的姿势,避免长期久坐,适当少量的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尽量减少癌变隐患。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不要熬夜。此外,还要注意减少性生活,以免因性生活过频引起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6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