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结、直肠息肉(一)结肠息肉1.概述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黏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2.病因病因不清。有些与长期炎症刺激或遗传相关。3.症状(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4)肛镜,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4.影像学表现钡灌肠检查表现:(1)肠腔内轮廓光整的充盈缺损,多发性息肉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充盈缺损,带蒂的息肉可显示其长蒂,有一定的活动度。(2)息肉病表现为直肠、乙状结肠及结肠其他部位有大大小小的充盈缺损,在黏膜相上出现无数轮廓光整葡萄状的块影,充满肠腔。5.治疗(1)单个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检同时进行。(2)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内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3)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直肠镜,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4)广基或多发息肉可经腹、会阴、骶尾部行肠壁肠段部分切除。(5)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6)息肉有癌变应按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二)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泛指自直肠黏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除幼年性息肉多发生于5~10岁小儿外,其他直肠息肉多发生在40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直肠是息肉的多发部位,并常常合并有结肠息肉。1.病理常将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率40%左右)和混合性腺瘤,有恶变倾向。发生在直肠者以单个较多,有蒂。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化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2.临床表现小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便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3.诊断主要靠直肠指检和直肠、乙肠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指检时在直肠内可触到质软、有或无蒂、活动、外表光滑的球形肿物。直肠、乙状结肠镜可直接观察到息肉形态。因息肉经常是多发性的,见到息肉应进一步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同时镜下取组织作病理检查,以确定息肉性质,决定治疗方式。4.治疗(1)电灼切除:息肉位置较高,无法自肛门切除者,通过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显露息肉,有蒂息肉用圈套器套住蒂部电灼切除。广基息肉电灼不安全。(2)经肛门切除:适用于直肠下段息肉。在骶麻下进行,扩张肛门后,用组织钳将息肉拉出,对带蒂的良性息肉,结扎蒂部,切除息肉;对广基息肉,应切除包括息肉四周的部分黏膜,缝合创面;若属绒毛状腺瘤,切缘距腺瘤不少于1cm。(3)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切除:适用于直肠上段的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麻醉后,经肛插入显微手术用肛门镜,通过电视屏幕,放大手术野,镜下切除息肉。与电灼切除相比较,优点是切除后创面可缝合,避免了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4)开腹手术:适用于内镜下难以彻底切除、位置较高的癌变息肉,或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开腹作局部切除时,一若发现腺瘤已癌变,应按直肠癌手术原则处理。家族性息肉病迟早将发展为癌,必须接受根治性手术,应根据直肠息肉的分布决定是否保留直肠;可行直肠切除或直肠黏膜剥除,经直肠肌鞘行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等。5.其他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病为主;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不需特殊治疗。
说明:文中文末广告由腾讯配送,内容与本号无关,但您的每次点击都会给平台带来一点微薄收益,能促使我们继续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仅致以诚挚的感谢,祝阅读愉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6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