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道粘膜表面的隆起型病变,属于异常生长的组织,在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可单发,亦可多发,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息肉最为常见。肠息肉在我国并不少见,人到中年,大约有10-30%的几率会长肠息肉。结直肠息肉也会发生于感染大肠杆菌的儿童中,约有6%的儿童患有结直肠息肉,而在肠道出血的儿童中,这一比例上升至12%。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与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结直肠息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2为什么会患有肠息肉?03肠息肉的“兄弟姐妹”04肠息肉患者都有哪些症状?
肠息肉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一般在常规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息肉。但少数患者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可表现为便血、贫血、腹痛、肠梗阻等不同的临床症状。
05发现了肠息肉怎么办?
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腺瘤性息肉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变成癌所需的时间多为5-15年。对于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筛查并应积极处理。
总之,肠息肉“防重于治”。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可减少肠息肉的发生。若已明确患有大肠息肉,我们主张内镜下切除以绝后患,并做病理检查,根据医嘱随访复查,以防癌变。
(文、图:消化内镜中心)
新院区门诊正式开业啦!
新院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