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index.html打卡一次爽一次!
一直打卡一直爽!
坚持就是胜利!
1、10岁以下儿童肠息肉最常见的类型是:
A.错构瘤性息肉
B.管状腺瘤性息肉
C.绒毛状腺瘤性息肉
D.炎性息肉
E.化生性息肉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A
解析:儿童息肉多发生于10岁以下,以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多见。参阅8版外科学P。
考点:
肠息肉及肠息肉病的鉴别
肠息肉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家族性肠息肉病
Gardner综合征
直肠息肉
年龄
不定
青少年
20~40岁占75%
30~40岁
一般40岁
部位
肠道的任何部位
小肠
结直肠
—
直肠
病变特点
单个或多个
直径数mm至数cm
有蒂或无蒂
属于错构瘤,多发
分布于全部消化道
伴口唇、口腔黏膜黑斑
广布结直肠
无蒂息肉
极少累及小肠
息肉伴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软组织瘤
单个,有蒂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腹痛
便血、肠梗阻、肠套叠
口唇、口腔黏膜黑斑
便血,肠套叠
便血,排便时偶有息肉脱出肛门口
便血
肠外伴发肿瘤
便血,排便时偶有息肉脱出肛门口
癌变
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
可癌变,家族史
几乎%,家族史
癌变倾向明显,家族史
有癌变倾向
治疗
内镜下切除
有癌变行肠切除
病变广泛
无法根治
全结肠切除
全结肠切除
经肛门切除
电灼,开腹手术
2、右侧结肠癌最多见的大体形态是:
A.浸润型
B.溃疡型
C.肿块型
D.浸润溃疡型
E.弥漫型
(8版外科学已将肿块型改为隆起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C
解析:结肠癌的大体分3型:①肿块型:肿瘤向腔内生长,多见于右侧结肠癌(8版外科学已将肿块型改为隆起型);②浸润型:肿瘤沿肠壁浸润,多见于左侧结肠癌;③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
考点:
右侧、左侧结肠癌及直肠癌的鉴别
右侧结肠癌
左侧结肠癌
直肠癌
肿块性质
隆起型多见
浸润型多见
溃疡性多见(50%)
转移
晚
早
早
腹部肿块
可有
较少扪及,偶尔肛诊可及
无
全身症状
重
轻
少见
贫血
可有
少见
少见(晚期可有)
大便潜血
多无
多有
阳性
肠梗阻
多无
常有
可有
手术方式
一期或二期手术
二期手术为主
有肠梗阻二期手术,无则一期
3、肝脏的血液供应来自门静脉的约占:
A.30%~35%
B.40%~45%
C.50%~55%
D.60%~65%
E.70%~75%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E
解析:肝脏由双重血液供应,25%~30%来自肝动脉,70%~75%来自门静脉(E)。
考点:
肝脏解剖
肝的韧带
肝的膈面和前面——左右三角韧带、冠状韧带、镰状韧带、肝圆韧带
肝的脏面——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蒂)
肝蒂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包含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神经,称为肝蒂
第一肝门
门静脉、肝动脉、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第一肝门
第二肝门
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内,肝左、右、中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
肝脏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人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第三肝门
Glisson鞘
在肝实质内,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一致,共同包裹在(Glisson鞘内)
肝的血供
血流量——门静脉(70%—75%)、肝动脉(25%-30%)
供氧量——门静脉(40%—60%)、肝动脉(40%-60%)
4、在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交通支中最主要的是:
A.胃底静脉下段交通支
B.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
C.前腹壁交通支
D.腹膜交通支
E.肝被膜交通支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答案:A
解析: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有4个主要交通支:胃底食管静脉下段交通支、直肠下端肛管静脉交通支、前腹壁静脉交通支、腹膜后静脉交通支(即Retzius静脉丛扩张)。由于在门静脉高压症时,胃底食管静脉下段交通支可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因此,为最重要交通支(A)。
考点:
门静脉高压症的交通支扩张:
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有4个主要交通支,当门静脉高压时,可产生以下临床表现:
交通支
门静脉高压时产生的临床表现
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
最重要的交通支。门静脉高压时,此交通支可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
痔
前腹壁交通支
腹壁静脉怒张
腹膜后交通支
Retzius静脉丛扩张。只能于术中见到。
值此执医笔试来临之际!
银小考重磅干货送不停!
重磅福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