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蔡璐与嘉宾
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擅长胃镜、肠镜常规检查、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一般来说,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较女性多见。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肠道息肉比较常见,其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肠息肉有哪些类型?
息肉的分类有很多种,部位、形态、病理等等。我们一般所讲的分类是从病理学,从病理学角度主要分为炎性和腺瘤性,腺瘤性又分为管状、绒毛状、混合型、错构瘤(幼年性息肉)等等,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肠息肉患者有症状吗?
1.0CM以下的无蒂息肉一般不会有临床症状,比较大的肠息肉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3.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
肠息肉会发展成肠癌吗?
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直径小于1CM的腺瘤癌变约1%,1-2CM之间的腺瘤癌变约10%,大于2CM的腺瘤癌变几率高达46%。从临床症状说,有肠息肉的病人近期突然大便带血,腹痛、大便困难等症状,提示有可能发生变化,从内镜下看,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2、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3、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4、广基宽蒂的息肉。这四类情况发生癌变几率相对较大,即使是炎性息肉,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息肉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食物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肠息肉都要治疗吗?
发现肠息肉应将其切除。内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包括炎症性、腺瘤性息肉。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另外,借助色素内镜与放大内镜等技术,根据息肉表面的腺管开口类型,可对病变的类型与性质作出初步的判断。当然,内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
哪些情况适合做内镜治疗?
1、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
2、经内镜粘膜下注射下抬举良好的无蒂息肉和腺瘤;
3、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分布分散,数目较少。可以说,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家族性息肉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
做肠镜检查的同时,能切除息肉吗?
如果内镜检查前,对于已经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和心理准备的病人,通过充分沟通和病人签字同意,那么对于病变大小在1CM以下的息肉,或者明显带蒂的息肉,可以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对于直径过大的广基腺瘤,不能当时进行切除,发现后必须先行活检,根据活检结果和病人的其他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内镜下能切干净吗?
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已成为首选,肠息肉生长来源一般不会到达肠壁的固有基层,内镜下是可以切除干净的,对于有蒂的息肉,直接圈套电凝电切,广基无蒂的息肉,先进行粘膜下注射,将病变与黏膜下组织分离后再进行切除,对于超过1CM的广基病变,要进行内镜下年末剥离切除,以达到彻底切除的效果。
切除的息肉组织,是否需要做病理检查?
切除后的息肉组织必须全部送病检,尤其是切除边缘的病检结果尤为重要,有一些较大的病变尽管局部有癌变,如果切缘并无组织学改变,可以建议病人动态观察。
收听完整音频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直播时间:中午1点到2点
节目参与-
医院名医助阵
主持人以专业的健康知识指导听众求医问诊
联系方式: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