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曾经谈虎色变的疾病,在现代环境和条件下几乎已成了常见病,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对肿瘤的了解和医治也一直在发展。从本周起,邵钧医生将从几个方面来与你聊聊这个主题,本期算是总论,相信对你会有所帮助。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所有人都感兴趣,也会担惊受怕的“肿瘤”。肿瘤,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是以“不治之症”存在的,是洪水猛兽,大家惧怕肿瘤,在体检时,仿佛第一目标就是排除肿瘤;患上肿瘤,似乎人生就终结了;平时不愿花钱保健,一旦有了肿瘤,花再多的钱也愿意,只要把肿瘤治好,就好像获得大赦。在这里,我就肿瘤的原因、检测和治疗三个方面,介绍一些我的心得,给大家一个结论——肿瘤并不可怕,肿瘤只是一个和普通的伤风感冒一样类型的疾病,只要针对准确、干预及时,完全是可以治愈的,也会由于你的不注意,而随时再来。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诊治肿瘤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也层出不穷,本文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从科普层面给大家一些启迪。一、肿瘤的原因大家都听说,肿瘤有家族史,也就是说肿瘤是可以遗传的,那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父母有肿瘤,子女就必定会得肿瘤,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谓的肿瘤遗传,除去很个别的罕见肿瘤是肿瘤基因相关的,会直接遗传;绝大部分只是肿瘤易感基因遗传,也就是遗传的只是罹患肿瘤的风险。我们可以把这个风险理解为一个阈值(门槛),携带这些易感基因的,罹患肿瘤的阈值比较低,肿瘤病因的侵害,会使这些人群比不携带这些易感基因的人群更容易突破阈值,导致肿瘤的发生,但如果对侵害因素有效干预,就可以长期控制在阈值之下,肿瘤并不会发生;而即使不携带这些易感基因,只是表明阈值较高,患病风险较低,但如果不注意预防,侵害因素足够大,照样会得肿瘤。肿瘤有良性、恶性,实体瘤、血液病,有各个系统的,有原发的和转移的,有内分泌的、神经的,非常复杂,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千姿百态,老百姓根本搞不清楚,往往会和医生说,给我最好的方法!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肿瘤的诊治没有什么最好之说,肿瘤的发生本就是个性化的,其诊治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只能说对个体的病因而言,哪种方式是最合适的。那什么是肿瘤的病因呢?肿瘤是怎么产生的呢?肿瘤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呢?这里不讲专业理论,简而言之,肿瘤就是不成熟的细胞无休止的生长,造成对正常组织的压迫、攫取大量的营养、分泌有毒因子,这三个因素造成了对人体的危害。正常的细胞生长中都有一个终止信号,而且老化的细胞会凋亡更新,所以各组织器官都以和谐的方式存在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如果因为细胞出现变性乃至恶变,就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出现,打破这个平衡;但健康机体会有一个清除机制——免疫保护机制(与氧气、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密切相关),会将偶尔出现的变性细胞给予清除,阻止肿瘤细胞的产生,如果这个保护机制被破坏,也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发展;而且癌细胞的生长需要缺氧的环境上面述及的肿瘤细胞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后导致的。内因就是机体的内部状态,包括遗传因素(基因)和内环境因素(致病的和保护的),基因的个体化差异,决定了机体部分细胞是容易变性的(但不是必然);内环境的个体化差异(有先天基因因素,也有后天供氧、营养和疾病因素),导致机体的细胞出现变性以及免疫保护和清除功能减弱,变性细胞增多乃至成为肿瘤。遗传因素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了解从而尽可能采取针对性健康干预手段;内环境因素可以从肠道菌群、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内分泌激素、重金属和环境毒素、脏器功能诸方面来进行全面了解,进而采取有效干预手段。外因就是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喜好、烟酒嗜好、精神压力、炎症损伤,以及环境污染等在内的一系列外界干扰因素,不良嗜好和环境,以及缺氧、过高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均会导致有害物质侵入体内,以及机体免疫保护机能减弱,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容易产生和发展。我们了解清楚了肿瘤致病原因,就能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干预手段,避免肿瘤的发生,肿瘤是完全能够有效地避免的!二、肿瘤的检测除了有效的干预手段达到预防肿瘤发生的目的外,早期,或者超早期发现肿瘤,并进而给予及时根治,是目前被大家广泛接受的一个有效途径。肿瘤检测方法非常繁杂,到底做哪些检查有用呢?怎么去判读这些检查指标?以下给大家做些解释。1.肿瘤标志物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体检时都会做,种类还很多,但这些指标有些什么意义,高意味着什么,大家就不是太明白了。很多人以为肿瘤标志物检查的越多越好,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会担心得癌,反而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肿瘤标志物实际上是细胞变性或者不成熟时的一个表现,记住是变性或者不成熟,而不是癌变,所以,很多炎症性的变化,或者损伤后细胞在修复期都会出现异常,所以静态地去看待肿瘤标志物是否升高,是没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的意义,在于观察是否有动态的升高,确切地讲,是2周内升高4倍以上,比单次指标异常有价值的多。同样道理,2周内下降4倍以上,表明肿瘤治疗效果很好。大部分肿瘤标志物的单次检测,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比例均不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出笼的肿瘤标志物很多,其中大多数与肿瘤的直接关联性并不是太大,所以体检中,一般就建议检测几个被公认是经典的项目即可,如AFP(甲胎蛋白,与肝癌相关)、CEA(癌胚抗原,与肠癌相关)、CA(与卵巢癌相关)、CA(与胰腺癌相关)、PSA和FPSA(与前列腺癌相关),其中PSA和FPSA作为前列腺癌的检查和治疗后的检测最为准确和经典。而且一定要记住,观察指标动态变化至关重要。还有要记住的是,肿瘤标志物只是作为一项筛查和动态观察指标,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可以作为预警,必须和其它检查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才有价值。发现肿瘤标志物高,不用过分担忧;肿瘤标志物正常,也并不是万事大吉。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放射(摄片和CT)、磁共振,对肿瘤的检查各有所长。首先,影像学是对已成型的肿瘤组织有诊断价值,及早和定期检查,能做到早期诊断,从而早期治疗。其次,对不同组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有着不同的优点:肺部,CT更好;甲状腺,超声优先;腹部、盆腔,超声和磁共振较好;神经系统,磁共振为佳。作为常规体检,作为肿瘤筛查,一般检查的器官包括甲状腺(超声)、肺(CT)、肝胆胰脾肾(超声)、膀胱和前列腺(超声)、卵巢子宫和膀胱(超声),高端体检可包括头颅(磁共振)、腹部盆腔(磁共振)、消化道(胃肠镜)。如果检查结果正常,1-3年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判别是哪种异常,如果是良性的,每年复查即可;如果是恶性的,肯定是马上处理;如果是模棱两可的,那就需要在积极治疗同时,3-6月进行复查。影像学中最常见的就是结节,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分辨率大幅度提高,结节的发现率也同步提高,那么如何来看待结节,很简单,4点:结节的形状是否规则(圆形或椭圆形为好)、结节的边缘是否光整(模糊不好)、密度是否均匀(密度不均或磨玻璃样不好)、有没有钙化(钙化不好),如果这4点有异常,需要尽早干预和及时复查。当然,这4点有异常的,并不代表有肿瘤,只是说明有细胞变性存在,如不及时干预,变性细胞有可能会进一步癌变。3.同位素检查CT和磁共振检查时,经常会听到一个项目叫PET,就是同位素,与CT和磁共振结合在一起,就称为PET-CT或PET-MR;还有一个传统的同位素肿瘤检查,称为骨扫描,可以观察骨肿瘤和肿瘤股转移。因为肿瘤往往是高代谢状态,血供非常丰富,这些同位素会在此富集,所以可作为肿瘤诊断的参考;由于炎症也是血运丰富的特点,所以同位素检查对炎症和肿瘤有时较难以区别,需要通过其它方法和结合病史来判定。骨肿瘤发生概率在肿瘤中很低,而且同位素对机体有一定的辐射影响,所以骨扫描不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同样道理,PET也不适合作为常规体检,仅作为肿瘤高危、肿瘤转移或肿瘤治疗后的检查。尤其是PET-CT,更会带来全身CT放射的危害,更不宜作为常规体检。4.直观和病理学检查肿瘤最明确的诊断就是病理学诊断,就是直接取到肿瘤细胞,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直接看或者染色处理后看,如果发现肿瘤细胞,那就明确诊断,同时,各类染色的方法,还可以为确定肿瘤种类、分型、对药物的敏感性提供依据。取肿瘤细胞称为活检,活检的方法有内镜、穿刺、手术,等。内镜(胃镜和结肠镜)本身就是一个无创直观的检查方法,现在还有胶囊胃镜,主要是以观察小肠为主(有以胶囊胃镜作为检查胃十二指肠方法的,那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胃镜设备,因为胶囊胃镜无法取活检,所以在观察胃十二指肠方面是不如胃镜的)。内镜检查往往会显示息肉或者肠化,如何来理解(这里简单介绍一二,详细内容将在今后胃肠镜检查专文中介绍)?胃镜检查报告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这些只是胃炎的不同类型,不用紧张,养胃治疗后都会有不同程度逆转;胃镜病理报告会显示小肠化、大肠化、不典型增生,这是细胞变性的不同阶段,只有不典型增生才是癌前病变表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而且这些变化通过治疗都会逆转。息肉病理往往会显示腺瘤样变,恭喜你,实际上这很有可能就是原位癌这颗定时炸弹被摘除了。所以把内镜检查和治疗称为超早期肿瘤筛查和治疗完全合适,40岁以上人群建议作为常规检查,完全正常3年后复查即可,如有问题,每年复查一次。近年来有验血做大肠癌基因筛查项目,在肿瘤筛查方面有用,但在癌前病变检查方面并不能替代肠镜。另一项常用的可以直观检查肿瘤的技术就是妇科检查,对生殖系统细胞炎性变化的TCT检查和HPV(子宫乳头瘤状病毒,宫颈癌的好发诱因)感染的检测,可以超早期监测宫颈肿瘤的发生。5.肿瘤细胞和肿瘤DNA影像学、同位素和病理学检查,可以对已经形成实体的肿瘤进行早期或超早期筛查;肿瘤标志物作为辅助手段,可以方便地提供筛查,以及肿瘤进展依据;对于更早期,尚未形成实体的肿瘤,就可以利用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的方法进行检测。但这个方法有个缺陷,就是如果肿瘤还未形成实体,只是在肿瘤细胞阶段,检测结果阳性,但找不到实体,个体就会生活在恐惧中,等待哪天肿瘤出现。而因为内因和外因的干扰,很多时候个体会出现细胞变性甚至癌变,只是个体有自我保护的免疫系统,可以将其快速清除,可能今天测到有肿瘤细胞或肿瘤DNA,明天就消失了,而因为这类检测项目价格较贵(3-5千元),不可能作为常规经常检测,因此,作为常规监测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过这个方法有个优点,就是对肿瘤术后是否需要采取化疗或放疗等损伤性治疗,或者对观察肿瘤术后的变化,有着很大参考价值。还有一类肿瘤DNA检测,就是对肿瘤基因和肿瘤突变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对肿瘤诊断以及肿瘤针对性用药提供指导。6.能量医学检查德国最新技术,通过测定细胞水平生物能量波,并和大数据比对的方式,对细胞变性乃至恶变状态进行超早期检测,同时可以检测机体的免疫状况、免疫物质的变化(激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免疫因子等)、环境毒素的潴留(重金属、杀虫剂、食品添加剂、甲醛等),对机体的致癌因素进行早期监测并提供干预方案,达到避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目的;同时,他们建立了一整套的癌细胞的信号源,可以通过生物波的反馈,对体内可能存在的癌细胞进行直接的检测和抑制其恶性作用的干预,辅助机体的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之。三、肿瘤的诊治上面大致罗列一些常用的肿瘤检测方法和适用范围,不能说哪种方法是最好的,这些方法都是准备给有经验的医生来使用的,医生会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对应的检测方法,综合判断,以求能早期全面有效地给予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治疗方法也是多样化,下面就一些常用的方法大致介绍一下:1.预防公众心理中往往有一个误区,得了病后花多少钱都愿意,但让他花在预防上就不太愿意,一则不了解预防到底有什么用,二则对预防方式不信任,三则没得病时对预防觉得不重要。实际上,从上面肿瘤原因的介绍中可以清楚知道,和肿瘤发生及发展相关的机体免疫保护、机体疾病干预、不良环境因素,均可以通过预防给予很好的解决的。可以这么说,70%以上的肿瘤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剩余30%中又有70%是可以早期甚至超早期发现并通过预防和无损伤方式早期治疗的,而在剩余的不到10%的肿瘤病人中,目前又是有将近一半没能得到准确及时治疗的(包括找到合适的专科和专家),也就是说,目前肿瘤病人中,有95%的病人是可以得到更好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在预防中,健康饮食(忌过饥过饱、腌熏油腻,荤素搭配,新鲜果蔬),保证人体必需的免疫保护营养物质的摄取是首要环节;保持愉悦心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知足常乐,是保证内分泌稳定、免疫调节平衡的常胜法宝;在健康顾问指导下科学养生、按时个性化体检,并经常咨询不适体征,是阻断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关闸(比如,肿瘤病人多伴有甲减,如果能保持甲状腺素稳定,就对机体的免疫保护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预防中,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性价比非常好的方式,就是吸氧,因为充足的供氧以及同时补充的负离子可以很好地修复机体的免疫系统和损伤组织,可以有效及时地清除受损变性的细胞,从而使致癌因素远离机体(这点即使在已患癌症病人的配合治疗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前文也说过,癌细胞的生长需要缺氧的环境(同样,细胞变性也是需要缺氧的环境),充足氧气的补充,可以很好地改善机体抗癌的环境。吸氧可以有氧气瓶和制氧机两种,在实际使用中,对设备的正确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吸氧的重要性将在以后一文《吸氧是养生第一要素》中会详细阐述)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及时的筛查,不但可以预防肿瘤发生,有些超早期的原位癌也可以得到超早期的清除;而且,因为免疫功能的保护和提升,即使有细胞变性和癌变,也能得到有效的清除。2.手术如果因为自身免疫功能没得到很好的维护,细胞变性增多,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这时候,对大多数实体瘤而言,手术肯定是第一选择。其实,很早期的肿瘤,手术其实损伤很小,比如内镜摘除息肉就是手术的一种;比如三大癌症之一的肺癌在早期都可以通过微创切除,3天就能下床,2周就能上班;癌症如果能早期发现切除,就和普通囊肿没有区别,连化疗都不需要的。3.激素对部分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以用激素反馈抑制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前列腺癌、垂体瘤、肾上腺肿瘤等等,当然,也不是固定式的治疗,专家会根据具体的个体病史,结合手术、放疗、激素等不同方式予以最有效的治疗方案。4.射频对部分体积小、性质尚不明确、多发性的结节,可以采取B超定位穿刺射频消融的方法予以治疗,也可以在射频治疗之前穿刺取样,进行病理检测;如果明确恶性的话,还是手术更为有效(可以完整包膜切除)。5.化疗对血液系统肿瘤、肿瘤术后、无法手术的肿瘤,化疗是一个常规选择方法,化疗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清除肿瘤细胞,而且近年来化疗药物研发非常快速,很多细胞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化疗药已经面世,为肿瘤病人带去福音。但再先进的化疗药,总会对自身的免疫细胞造成损伤,前文说过,肿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身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无法清除产生的肿瘤细胞,如果化疗药进一步损伤自身的免疫系统,从长期来看,只会加重肿瘤的产生和发展,国际上也有很多文献报道,化疗对延长肿瘤病人的生存期是没有帮助的。当然,化疗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明显的肿瘤杀伤效果,为手术创造机会,如果还能够同时进行提高免疫力的一系列治疗,就能扬长避短,真正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还有一种经常听到的治疗——介入治疗,是化疗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局灶,降低其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也有通过靶向识别的方法,将化疗药物和识别肿瘤细胞标记的抗体结合起来,称为“生物导弹”,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杀肿瘤细胞作用而减少副作用。6.放疗部分肿瘤,对放射较为敏感,就可以采取放疗,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同位素内放疗),等等。但放疗和化疗一样,对正常细胞具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放射本身就是一个致肿瘤外因,而且放疗还会造成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损伤等并发症,因此,也是作为必要时的辅助治疗而存在,同时,需要根据个体病史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现在挺火的质子重离子,也可以理解为是放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很多人把它看作是灵丹妙药,不管什么肿瘤,就问能否安排质子重离子治疗,实际并不是如此,质子重离子不仅价格昂贵,本质上也就是尖端的放疗,只是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而已,其适应症和放疗是一致的。7.免疫肿瘤既然是因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的,那么提升机体的免疫能力,恢复甚至加强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就是一个最贴近生理机能的治疗方式,这就是免疫治疗的由来。近年来,免疫治疗发展飞快,包括免疫药物(胸腺肽、白介素等)、免疫细胞(NK、DC-CIK、CAR-T等)、提升免疫细胞杀瘤作用的药物(PD-1、CTLA-4等),我国免疫药物已常规使用,医院进入临床试验,提升免疫细胞杀瘤作用药物尚未引进。但由于肿瘤病人本就因为免疫力低下,所以对机体的免疫力提升治疗能否取得理想效果,因人而异,实际治疗效果并不能如理论那样乐观,而且和不同的肿瘤类型以及恶性和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但作为最前沿的最贴近肿瘤治病原理的治疗方法,无疑为公众带来了福音。8.靶向既要能杀伤肿瘤细胞,又能避免损伤正常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如果能在细胞的海洋中找到肿瘤细胞而予以杀伤,就能解决这一难题,由此诞生了靶向药物治疗,它能寻找到肿瘤表面的特异标记物,予以甄别和杀伤。但靶向药物治疗有个特殊性,就是只能针对部分特异基因的肿瘤,而且对肿瘤的类型尚有局限,所以在应用靶向药物前,都必须进行基因检测,而且检测的必须是肿瘤组织和细胞的基因,正常细胞的基因和肿瘤组织的基因有可能是不一致的。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药研发的快速面世,靶向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对肿瘤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基因检测的应用也能覆盖到更多的基因,甚至是全基因;对无法取到肿瘤组织的病人,也能通过外周血的少量循环肿瘤DNA进行精准检测,获得敏感药物信息。靶向药物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会越来越大。9.中药我国的医学瑰宝——中医药,一直是提倡扶正祛邪,正是对肿瘤的预防、治疗的科学正确的干预。中药一直被作为肿瘤的很好的辅助方法在应用,近年来,西方吸取了中医药的精髓,建立了功能医学,通过对机体免疫力的整体评估,了解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各类原因,通过营养素(植物提取剂和营养成分),进行调理,提升免疫力,祛除病因,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发挥了很好的疗效。上面简单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还有很多具体的治疗手段没有涉及,如热疗、光疗、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等,具体操作中,不是机械地使用,也不是人云亦云,需要由专业医师,根据个体的病情,给予有效的组合,才能取得上佳的效果,但有一点是可以公认的,那就是肿瘤不再那么可怕,办法众多,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越来越多;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任何手术、放疗、药物等直接祛除肿瘤组织的治疗同时,千千万万不要忘记,提升免疫力,祛除致癌因素是根本,无论在何时,无论是主次,都是必需的、不晚的,预防是根本。——————附录:基因检测的应用
1.肿瘤基因的检测:非常少,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子宫颈癌相关的HPV等;
2.肿瘤易感基因的检测:仅供参考,可以提醒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且每类肿瘤的易感基因数量庞大,作用网络复杂,常用的检测基因仅涉及很少部分,提醒价值远大于检测价值;
3.靶向药物适用的药敏基因检测:肿瘤组织或细胞,很有价值,必须检测;
4.化疗药物适用的药敏基因检测:DNA检测意义不如细胞培养的药敏试验,对选择化疗药物准确性不大,RNA检测并结合先进算法和动物实验是有效选择化疗药物的手段。
作者简介
邵钧,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资深全科顾问,能量医学和功能医学专家,曾获中华医学科技技术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部课题子项目负责人,中国生物工程协会基因治疗分会委员,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原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市场总监,原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研究院特需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执行所长,专长于个性化健康干预。
同类文章链接:关文章链接:
什么是科学的饮食?
营养素解析
什么才是正确的体检?
如何根据自己健康情况设计正确体检?——胃肠疾病篇
如何根据自己健康情况设计正确体检——“三高”篇
如何有效防治心肌梗塞?
中风如何防治?
如何看待高血压?
如何看待脂肪?
你会正确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血糖吗?
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
轻点下面图标使之先呈黑底色,再长按点击智能留言进入即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