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我拿肠镜拯救你,我的黑豹45岁以上的人


治白癫疯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tslf/

漫威电影《黑豹》的饰演者,43岁的ChadwickBoseman于8月28日在家中病逝。今天在美行医的强尼医生就来聊聊打败了民族英雄黑豹,且差不多每20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得的病——结肠癌。

年8月28日,漫威电影《黑豹》的饰演者,43岁的ChadwickBoseman在洛杉矶的家中,在亲人的陪伴下病逝。伴随着这个消息,我们才了解到他自年就被查出III期结肠癌,并于年前夕发展到IV期,最终夺走了他的生命。对于一个超级英雄迷来说,这个消息让我无比震惊和惋惜。记得当初他从年饰演《黑豹》到年《复联:终局之战》上映,体重锐减、形容消瘦确实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打败了民族英雄黑豹的病——结肠癌。查德维克·博斯曼的最后一条推特成为推特史上点赞数最多的一条推文

01

结肠癌的发病率

许多人对结肠癌其实并不陌生了。在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中,结肠癌在恶性肿瘤中比例占据第三位,位于肺癌和胃癌之后。但是我们仔细看这个数据就会发现,肺癌、胃癌包括肝癌的比例都呈下降或稳定趋势。这是因为戒烟、戒酒、胃肠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丙肝的攻克等公共和个人卫生的提高对于上述几类癌症的预防达到了可喜的成果。反观结肠癌,由于没有明确可防范的风险因子,又伴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占比就相对上升了。美国恶性癌症排名中,结肠癌位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之后,居于第四。美国肿瘤协会(AmericanCancerSociety)数据显示,一个人一生得结肠癌的几率约为4-4.5%,也就是说每20个中会有1个人,而全美每年结肠癌的新增病例为14.1万,这在恶性肿瘤方面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所以结肠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疾病。

图|网络

02

结肠癌的分期及存活率

像大多数固态肿瘤一样,结肠癌的分期制度遵循TNM分期法。(0期到II期代表癌症在结直肠原发部位不同程度的生长,而III期代表癌症已扩散至附近淋巴结,但没有至身体其他部位,IV期癌症代表癌症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肝脏或肺部)对于结肠癌的治疗方法,大致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疗法几大类。具体的方案根据病情的分期以及病患自身的状况由医疗团队同病患协商来进行定制。美国肿瘤协会(AmericanCancerSociety)通过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的SEER数据库显示,自到年,结肠癌的5年总体存活率为63%,其中局部疾病(Localized)存活率为90%,区域性疾病(Regional)71%,扩散性疾病(Distant)存活率14%。仔细看这组数据我们会很清楚地发现结肠癌的预后和疾病诊断的早晚密切相关。从局部或区域性疾病到扩散性疾病,病患存活率急剧下降。事实胜于雄辩,在结肠癌筛查机制完善的日本,5年存活率已经高达80%以上。而美国年至年,结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每年下降3%,其中肠镜筛查的贡献率超过50%。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战胜疾病的杀手锏是某种新开发的特效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所向披靡,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人类对抗疾病的许多漂亮战役其实胜在疾病预防。比如疫苗的开发,让无数人避免了各种传染病,极大程度地延长了人类的寿命,避免了孩童传染病所留下的后遗症。而消化科医生在疾病预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结肠癌的筛查。

03

结肠癌筛查的指南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简称USPSTF)(名字听上去有点土),却是美国疾病预防指南的制定者和标杆。年他们颁布了对结肠癌筛查的指南。

什么人需要筛查?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结肠癌最大的风险因子是年龄。所以指南推荐50岁至75岁的普通大众应该接受结肠癌的筛查。76至85岁之间的人群,是否接受筛查可以通过自身的情况和医生协商来达成共识,因为肠镜检查伴有清肠的不适,也有麻醉和操作的风险。虽然这样的风险非常低,但是对于一位年迈且患有诸多慢性疾病的老人来说还是值得慎重考虑的决定,绝大多数情况下,85岁以上的人群就不再推荐进行结肠癌的筛查了。

筛查的方法

粪便测试:粪便隐血实验FecalOccultBloodTest(FOBT):检测粪便中无法肉眼识别的出血现象;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ecalImmunochemicalTest(FIT):FOBT的高阶版,检测更敏锐;FIT-DNA:FIT测试结合粪便中细胞的DNA生物标志物变异FOBT和FIT的筛查频率为每年一次,而FIT-DNA的筛查频率为每1-3年一次。这个频率是基于每次的筛查结果是阴性的。粪便测试的最大益处在于病患可以避免肠镜。病患不需要进行事先清肠的准备,也可以避免肠镜过程中虽然极低但可能发生的与麻醉和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肠镜测试:对于绝大多数的医生来说,肠镜测试依然是筛查结肠癌的黄金标准。使用肠镜可以观察、甄别、摘除息肉并对其进行病理检测。息肉是一种肠道粘膜表面凸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如不及时摘除就伴有癌变的风险。而粪便测试有一个巨大的内伤,就是无法直接确认息肉的存在和对其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如果粪便测试呈阳性,病患依然得接受肠镜检测。肠镜检测大致分两种:结肠镜Colonoscopy:需要提前喝清肠液清肠,可以检查整个大肠,从肛门进最远抵达回肠末端乙状结肠镜FlexSigmoidoscopy:可以使用灌肠剂清肠,只能检查部分大肠,从肛门进最远只能抵达结肠脾曲(SplenicFlexure)。

左图为乙状结肠镜,右图为结肠镜

结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都可以用来探查息肉的存在,并进行摘除和病理测试,所以是兼具检测和治疗功能的医学手段。根据摘除的息肉病理性质不同,随访的频率也不同,具体的情况要谨遵医嘱哦!但假设结果为阴性,那么结肠镜随访频率为每10年一次,而乙状结肠镜由于看不到整个大肠,所以随访频率为每5年一次。如果采用乙状结肠镜和粪便FIT的结合,随访频率可以降低到每10年一次,但期间必须进行每年FIT的检测。

04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CT虚拟结肠镜

随着影像科学的发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个叫做CT虚拟结肠镜(CTColonography)的检测方式,通过CT扫描对人体肠道内壁进行虚拟重组形成等同于结肠镜的画面。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把这个测试也纳入到了他们的指南中,基于阴性结果随访频率为每5年一次。但是与粪便检测一样,CT虚拟结肠镜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摘除息肉,所以阳性结果的病人还是要进行传统结肠镜的检测。同时,CT扫描过程中身体接受的射线也是很多人所担心的因素。另外,CT虚拟肠镜还常常能检测到肠道以外的一些异常,但这些异常的临床意义不为所知,伴随着这些异常发现的后续检查也可能给病患带来更多无必要的压力和检测的风险。除了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美国肿瘤协会(ACS)也发布了自己的结肠癌筛查指南。其内容与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大致相似,只是个别细节上略有不同。比如,美国肿瘤协会推荐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接受筛查,并一直持续到75岁为止。这比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的指南提早了5年。根据我对中国结肠癌发病图谱的粗略了解,我国结肠癌的病患发病年龄相比西方国家更小,并且近年来有日趋年轻的势头。基于这样的现状,或许美国肿瘤协会由45岁开始筛查的指南更符合我国国情?这里欢迎国内各位前辈大佬给我提供你们的专家意见哦!

05

高危人群及早期症状

最后要提到的是,以上的指南只针对普通人群。另外针对高危人群,医生就要采取相应的更为频繁的结肠癌筛查。谁是高危人群?1.病患在以往的筛查中曾被查出有腺瘤,或者病患自身有结肠癌史2.病患有很强的结肠癌家族史,尤其是家庭中有年轻成员(50岁之前)身患结肠癌的3.病患患有特定的遗传性结肠癌综合症,比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结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或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4.病患由于其他的癌症曾接受过腹部和盆腔处的放射治疗

06

重要事情说三遍!

这个时候文章要结尾了,结尾当然要放大招了。年是多事之秋,虽然我们以黑豹演员病逝做为开头,但你们别以为我会忘记日本安倍首相结肠炎复发而辞职的大新闻啊。安倍晋三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这是一种免疫性慢性肠炎,发病期间痛苦不堪,会没日没夜地被困在马桶上。关于这个疾病以后我会再详细介绍,只是要在这里指出,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得结肠癌的几率会暴增。所以如果疾病涉及整个大肠,那么除了接受相应治疗以外必须在症状产生8年后开始进行结肠镜作为结肠癌筛查,如果疾病只涉及到降结肠以下,那么筛查应该在症状产生后12-15年开始,随后要坚持每年复查。由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发病一般在20-30岁之间甚至更早,所以这些病患开始结肠癌筛查的时间往往比正常人群要早,而且频率也更高。

07

来个小故事压压惊!

好啦,最后的最后讲个小笑话吧。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在Google上搜索了“colon(大肠)”这个词,跳出来的是左图,当我在百度上搜索了“大肠”这个关键词后,跳出来的是右图,不得不感叹一下搜索引擎的发达,也特别符合国情!最后的最后,如果你嫌我写的太啰嗦,请记住一句重点:60%的结肠癌死亡可以通过定期肠镜预防筛查而避免,请务必提醒并转告给身边45岁以上的人!!!!医学是个无限广袤且复杂的学科,每个个体的病史、身心状态、疾病图谱及家庭、社会情况均有差异。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中国执业医师的个性化诊断,请遵医嘱。若想了解我是谁?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61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