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ldquo经验rdquo害死人,


 看个痔疮还要做肠镜检查?这让淮南63岁的吴爹爹很是疑惑。

吴爹爹有着4年的痔疮史,觉得痔疮就是类似感冒的小毛病,平时发作的时候就擦擦药对付。

  最近一段时间,吴爹爹日渐消瘦,大便形状有所改变,便血症状也愈发严重,吓医院就诊。

  肛肠科王军院长听到他的病症描述后,赶紧让他做个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了大块肠息肉,立即安排病例活检,检查结果为“管状腺瘤”,已是肠肿瘤晚期。

肠息肉是体内“定时炸弹”

有一部分可能恶变成肿瘤

  有人说肠息肉是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恶变成肿瘤,应当注意防范,定期检查。对这种说法,王军院长表示一半对一半错,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他解释,肠息肉是大肠腔内黏膜长出的隆起物,看起来就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肉疙瘩,分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一般是不会发生癌变的,其中包括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等。增生性息肉在大肠中较为常见,发生原因不明,多出现在中年以后,一般是在做内窥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这种息肉不会癌变,故不需处理;幼年性息肉主要发生对象为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是一种错构瘤,在治疗上可以通过内窥镜电灼切除或待其自行脱落;炎性息肉,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肠镜能揪出大肠“隐形”病变

40岁以上的市民需定期做肠检

  肠息肉和痔疮的症状相似,难以分辨,虽然绝大多数肠息肉是良性病变,但是如果长期放任不治,任其自由生长“养肥”,就难以预料后果了。

  “40岁以上的人群,若从未做过肠镜检查,应当做一次,最好能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王军院长提醒,肠镜检查非常有必要。曾有一名45岁男子因感觉肛肠不适有梗堵感,便及时医院做检查,肠镜发现一个大于2厘米的肠息肉,立即做了病理活检,还好发现及时,肿瘤没有继续恶化,如今康复得很好,每隔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没再发现病变。

 王军主任感慨“其实肠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高,及时发现和治疗后,90%的患者可得救,但在我国能早期发现的可能还不到10%,这明显是肠镜检查不足导致的后果。”

“经验主义”害死人   

肠镜检查步入“无痛时代”

  中国肛肠协会大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曾推出一份肛肠疾病调查问卷,对名年龄在18-80岁的市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肛肠患者抱有侥幸心理,久拖不治,最终导致病情恶化,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在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吃香喝辣,熬夜通宵,孰不知这样对肠胃的伤害有多大。肠胃十分脆弱,许多人仗着年轻身体不会垮就胡搞乱搞,闹得胃病肠炎接二连三的犯,却在网络上寻求“医疗经验”,医院做检查。

不少年轻人排斥做肠镜检查,一是怕痛、怕正视自己的病情;二是觉得隐私部位被别人“搬来弄去”很羞耻,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年轻女性患者身上,结果就使病情延误,发生恶变,一医院求诊。

  王军院长提醒,这种心态万万不可得,其实现今已有无痛的全麻检查,不会因为牵拉肠道而产生疼痛,感到不适。一旦检查出有息肉,无论哪种,小于2厘米的可以直接切除,一举两得,这也是肠镜检查的好处之一;而大于2厘米的息肉无法在肠镜下切除,可先取组织做病理检查,若已存在癌变或许要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

欢迎来访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68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