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名医坐堂中医脾胃病专家赵学盛教授8月


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赵学盛教授特聘巡诊,赵教授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学兼古今、仁心慈爱、平易近人;现仍担任着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湖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师从国医大师俞荣青教授;主要从事脾胃病、肝肾病临床与科研研究近50年,经验丰富。赵老一直广泛推广中医中药传统诊疗手段,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疗效显著。

使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功能性胃肠病、肝胆疾病和消化道肿瘤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中医专家教您养脾胃脾胃病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以一种中药或者方剂来治疗所有类型的病人,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具体病症来对症用药,可以泡水的养胃药材有山楂,麦芽,莱菔子等。胃病食疗也是很好的选择,对于各种胃病都是可以食疗的。可以用来养胃的食材有红枣,核桃仁,山药,花生米或者黑豆以及山楂,最好的养胃食材就是粳米粥中加红枣。此外要想胃口好,饮食上一定要清淡,少糖,少油腻,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情绪平和。

赵教授医案:

医案一赵教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采取的是辨证施治,不同的证型使用的方剂、中药各不相同。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舌象和脉象来进行辨证分析,常见的证型有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中焦寒热错杂、脾胃虚弱等。针对不同证型常用的方剂包括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香砂六君子汤等。腹胀的可以加厚朴、木香、陈皮等行气消胀;反酸、烧心者可以加煅牡蛎、海幖蛸制酸;消化不良的可以加麦芽、山楂、神曲消食和胃。医案二初步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的临床类证。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浊毒病机特点为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入血入络易伤气阴、气血失调易瘀易积。浊毒致病具有耗气伤血,胶滞难解,败坏脏腑,顽固难治等“三易”“四性”的特征。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久病耗伤正气致脾运不及,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日久化浊蕴毒,浊毒内蕴,浊毒之邪壅滞肠间,与气血相搏,脂膜和血络受损,腐败化脓。如《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至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浊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浊毒相干,如膏如脂,难解难分,终使胃热阴伤,气滞络阻,肠络瘀滞,气不布津,血不养经,浊毒相干为害加之,与气血相胶结也是溃疡性经久不愈之关键。溃疡性结肠炎的浊毒表现起病初期或急性期多为实证,常因湿浊、热毒、痰瘀蕴结大肠,气机失调,血络受损,而见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苦口腻、头身困重,舌红或暗红,苔黄腻或黄厚腻等症;后期或缓解期多兼虚,常常脾肾不足,下元亏虚,运化无力,以致湿浊、瘀毒不祛,病邪留恋,症见虚坐努责、完谷不化、腹部隐痛、腹痛喜按、肢体倦怠、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化等,或见腹泻反复发作、滑泻不禁等。症状以脓血便为主者,多因浊毒蕴肠,脂膜血络受损。以泄泻为主者,实证为浊毒蕴肠,大肠传导失司;虚证为脾虚浊甚,运化失健。以腹痛为主者,实证多为浊毒蕴肠,气血失调,肠络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土虚木旺,肝脾失调,肠络失和。气滞浊毒证临床表现: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致腹痛泄泻,脓血便,攻窜作痛,腹痛欲便,便后痛减,或伴胸胁胀闷、食少腹胀、善太息、矢气频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肠镜显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治则:行气理肠,化浊解毒。方药:陈皮、白术、芍药、防风、柴胡、木香、藿香、白豆蔻。临证加减:便中伴有脓血者,加凤尾草、败酱草、黄连;排便不畅、矢气频繁者,加枳实、槟榔理气导滞;大便夹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麦芽;胸胁胀痛者,加青皮、香附疏肝理气;夹有黄白色黏液者,加黄连清肠燥湿。脾虚浊毒证临床表现:素有脾胃虚弱或久病浊毒伤脾致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脓血,腹部隐痛喜按,腹胀肠鸣,或伴纳差食少、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濡缓。肠镜显示: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形黏膜。治则:健脾理肠,化浊解毒。方药: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砂仁、薏苡仁、芡实。临证加减:便脓血黏液者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大便白冻、黏液较多者,加苍术健脾燥湿;腹痛较甚者,加延胡索、乌药、枳实理气止痛;久泻气陷者,加黄芪、升麻、柴胡升阳举陷;脾虚兼气滞者,宜佐以佛手、白梅花、橘皮理气而不耗气之品。血瘀浊毒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脓血便,便紫暗或黑,腹内包块,压痛明显,痛处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脉弦细。肠镜显示:黏膜紫暗、粗糙不平呈细颗粒状增生,肠腔狭窄或纤维化。治则:活血理肠,化浊解毒。方药:蒲公英、黄连、虎杖、红藤、白蔻仁、薏苡仁、当归、红花、三七粉。临证加减:身热甚者,加葛根、金银花、连翘解毒退热;出血多者加血余炭;便血鲜红者,加丹皮、旱莲草凉血行瘀。阴虚浊毒证临床表现:腹痛隐隐,脓血便减少,仍有腹泻,伴五心烦热,头晕眼花,午后发热,盗汗,舌红苔少或花剥,脉弦细。肠镜显示:血管模糊,伴有质脆、触之易出血,假性息肉病、隐窝脓肿。治则:滋阴理肠,化浊解毒。方药:白蔻仁、飞扬草、黄连、乌梅、五味子、石斛、女贞子。临证加减:大便伴脓血者,加秦皮、生地榆;腹痛甚者,加徐长卿;脐周疼痛者,加红藤;倦怠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炒扁豆健脾化浊;久泻反复发作可加石榴皮、山萸肉、芡实;阴虚有郁热者,可酌情配黄芩、蒲公英、石见穿等清热解毒,并可加白及以护膜宁络。

健康生活,同仁相伴!

北京同仁堂广西药店

百年清宫御药

传承经典组方宏扬中医文化

品质铸就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55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