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城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高年资主治医师,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2年,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院进修学习儿童急救、普儿内科、消化营养、消化内镜等技术,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胃肠道疾病、消化内镜检查等积累了丰富经验。
腹泻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营养不良、发育停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WHO调查,小于5岁死亡人数打万人/年,其中25%即万是腹泻。我国农村小于5岁平均2.01次/人/年,第三世界:小于5岁平均3.3次/人/年。什么是腹泻病?
顾名思义,腹泻病就是腹泻超过一定程度,呈病态,就叫腹泻病,它是所有具有腹泻症状的疾病的总称。我们医学上的诊断标准是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只要符合这两点就可以诊断。但它其实是一个症状性的诊断,在没有明确病原体之前,患儿有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我们就说她/他得了腹泻病。
按病因分类的话,腹泻病有感染性的,有非感染性的,感染性的常见有细菌性、真菌性的、病毒性的及寄生虫性的;非感染性的有食饵性(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物理刺激(如腹部受凉)等等。
怎样判断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呢?
这个问题确实是需要一定经验来判断,对新手妈妈来讲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甚至低年资的住院医师要准确判断也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要询问诱因,如果有很明显的不洁饮食史,那首先考虑感染性腹泻;如果有暴饮暴食史,那可能是消化不良;如果问到晚上踢被子而天气又比较凉,那可能是腹部受凉导致的肠蠕动增快所致。
其次,要观察大便性性状变化,如稀水样便,可能是病毒感染或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粘液便多为细菌感染,严重的还会带有血丝,如果光有血没有粘液,则要考虑牛奶蛋白过敏或其他食物过敏或者肠道肿瘤、息肉、痔疮等可能;有粘液又有血的,多数还是细菌感染性的,还要注意肠套叠、阿米巴痢疾可能。
豆腐渣样便常提示真菌感染;大便酸臭见泡沫,提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大便浓臭,提示蛋白质消化不良;大便见脂粒(白色米粒样小点),提示脂肪消化不良。
很多家长听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头大,这么多东西,怎么记啊?简单,不懂就不要装懂,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找医生嘛!最后,在判断不准或者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医院完善相关的检查,如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等等。
关于治疗
很多家长带患儿来就诊之后查了大便常规无明显异常,就认为不是感染性的,觉得不用用药治疗;另外有些小孩吃得多就拉得多,甚至一吃马上拉或者边吃边拉,家长就不给他吃了,觉得不吃就不拉了嘛!这些观点对吗?
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大便常规可以检出明显的细菌、真菌感染性肠炎,但病毒性肠炎的大便常规检查往往是正常的。治疗上不是说没有感染就不需要治疗,腹泻病治疗的原则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经典的十六字方针)。
对于吃多拉多这个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吃下去的东西虽然很多都拉出来了,但起码水分的吸收还是比较好的,从胃到大肠都可以吸收水分,可以预防脱水。需要禁食的情况是起病早期,患儿频繁呕吐,一进食或者饮水即吐,为了避免出现胃粘膜撕裂出血,需要禁食4-6小时,这是可以适当静脉输液保证患儿的液体平衡,避免脱水。
另外腹泻病是一种症状性诊断,很多腹泻病的患儿是不能够找到确切的病因的,不是说找不到病因就不用药,腹泻病治疗的主要方法还是对症治疗(有因对因,无因对症),但不是简单的有泻止泻。
儿童的腹泻是不能直接止泻治疗的。腹泻(包括呕吐)也是儿童排出病毒或者细菌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不能直接用抑制肠蠕动等止泻方法治疗,可以用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磷酸铝凝胶)吸附毒素和保护肠粘膜。此外,对于腹泻的患儿治疗重点是预防脱水和纠正脱水。所以对于腹泻的患儿,及时补充水分是最重要的。但这个补水不是单纯喝白开水,需要同时补充钠钾氯等电解质,医生会经常开口服补液盐(ORS)来给患儿补液。如果患儿不愿意服用ORS或者买不到这个药,可以自己煮点粥水加适量的盐代替。
哪些腹泻需要立刻就诊?腹泻病的主要并发症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小孩出现精神疲倦,手足无力,尿少,甚至六小时内无尿,手脚凉,呼吸深大,哭时泪少甚至无泪,皮肤弹性差等提示可能有脱水或/和电解质紊乱。上面这几项症状只要有一项就得重视,不是都齐了才觉得病情重而就医。腹泻的患儿该怎么吃?
如:母乳要不要停?奶粉要不要换?辅食能吃啥?有什么不能吃的?有什么食疗的方法?
说到吃,这个应该是广大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了,我们可以好好聊一聊。年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早期进食能改善感染引起的肠内渗透压,缩短腹泻病程,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A级);去乳糖饮食可以缩短患儿的腹泻病程(B级);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应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年龄较大儿童饮食不加以限制,包括谷类、肉类、酸奶、水果、蔬菜。
不推荐吃的食品有:高浓度单糖的食物,包括碳酸饮料、果冻、灌装果汁、甜点心和其他含糖饮料;高脂食品。
最后说说到食疗,食疗起源是中医,中国人一说到吃就跟中医绑在一起了。比如说现在天气冷,大家想吃羊肉,因为羊肉温补,冬季适合进补;如果平素体质就偏热性的人会在羊肉里加点白萝卜,因为白萝卜性凉啊!温凉一中和就性平了,常人也可进食。如果体虚怕冷或者痛经的,会加点当归、生姜,这是经典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如果产后发热自汗,肢体疼痛,参芪归姜羊肉汤!所以,要说食疗,先得了解一下中医对腹泻病(泄泻)的辩证。
我们日常就不用分那么细,越细大家会越一头雾水,主要分清寒热就行了。寒:大便清稀如水,臭味不甚;舌淡苔薄白。热:大便黄褐而臭秽;舌红苔黄腻。
有了寒热的概念,我们就来介绍几款食疗方
马齿笕粥
配方:鲜马齿笕g,粳米50克,盐适量
制作:粳米先煮沸后分批加入鲜马齿笕小段,加少许盐,拌和均匀即成。
马齿笕:酸寒,归肝、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之功。
红萝卜粥
组成:红萝卜克,大米50g
制作:红萝卜切丝,与大米共煮成稀烂粥食用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泄
白粥
组成:大米适量
用法用量:将大米煮成稀烂白粥,加少许食盐,服用1~2天
功能主治:消肠消积,用于伤食泻、
苍白术猪肚汤
组成:白术10g,苍术5g,猪肚1/2个,生姜片6克
用法用量:将猪肚洗净后切成小块。白术苍术生姜片用砂锅煎煮30分钟,弃渣取汁,加入淘洗干净的猪肚,同煮1小时即成,分次饮食。用于本病虚寒证。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之功。
以上诸方选自省中医儿科主任许尤佳《儿童保健与食疗》
薯蓣粥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干淮山片用打磨机打粉,1斤
用法用量:上药一味,每服7、8钱,或至一两(这个单位是旧制单位,折合成现在的单位是20-30g),和凉水调入锅内,置炉上,不住以筷子搅之,二三沸即成粥服之。若小儿服,或少调以白糖少许。
功能:治疗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虚损之证。
清末民国初年名医张锡纯的名方,医食两用,医生亲测对慢性腹泻有良效。
什么是慢性腹泻?
按病程来分,腹泻病可以分为
(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为什么有些小孩总是腹泻呢?
这要看是反复腹泻还是持续的慢性腹泻。反复腹泻的小孩多数是家长护理不当及小孩卫生习惯不良引起的。
家长护理不当的情况有:奶头不干净、奶具没有消毒、人工喂养的牛奶当次没喝完存一存下一餐继续喂、穿的衣服不干净或者好几天不换洗(包括大人的)、喜欢吃面包饮料等容易变质的外购食品等等;小孩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也有很多,比如吸吮手指、喜欢手抓食物进食或手抓玩具吸吮、摸爬之后没有及时洗手等等。总之,腹泻病的病因是“病从口入”。
还有一情况是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因有很多,这里介绍几个常见的。
1)生理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2)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母乳和牛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乳糖酶缺乏的小孩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乳糖,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使儿童表现不安,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乳酸的增加还使粪便的pH值降低。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生理性腹泻除了腹泻,其他什么都是好的;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则除了腹泻外,还可能出现腹痛、腹胀,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生理性腹泻是乳糖不耐受的特殊类型。
3)食物过敏:比较常见的是牛奶蛋白过敏,医院研究的热点,这类小孩除了腹泻,还可能出现血便、湿疹,也可能伴随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此外,很多疾病会出现腹泻,如糖尿病、甲亢、胃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药源性腹泻等等,时间所限就不一一介绍了。
健康俏管家
来撩我们吧!
商务合作:fitfit
.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