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小李刚刚大学毕业,医院就诊,没想到检查后医生竟然建议:以后要生孩子,直接做试管婴儿吧。
最近,医院收治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小李,年仅24岁的他,因为大便带血就诊,结果内镜一查,肠道里有多颗的息肉,追问病史,其上一代直系亲属中也有因为消化道肿瘤而去世的,该患者被诊断为疑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没想到他的病这么严重!
24岁的小李,一米七几的大个子却十分消瘦,小李刚来医院就诊时,说自己总是想上厕所,有时候一天要上十几次“大号”,最近一个月经常大便带血,而且肛门周围有硬块,还时常伴有肛门疼痛。经过接诊的何继光主任初步询问病情,怀疑小李是得了肛周脓肿。
可在深入的了解和沟通中,何主任得知,原来小李的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因为大肠癌去世了,他的外公也是因为消化道肿瘤而去世的。这让何主任立刻警觉起来,进一步为小李进行无痛肠镜的检查。
“肠镜检查时发现他不仅直肠内有1厘米大的肿块,整个结直肠还有超过颗的息肉。”医院肠镜室主任郭秋利介绍说,小李总有“想拉大便”的感觉就是因为直肠内的肿块和结直肠内密布的息肉,不停刺激肠道产生便意。
小李这么年轻,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为什么小李肠道里会有这么多息肉呢?何主任介绍说:结合小李的症状和无痛肠镜检查结果,发现小李肠内的息肉其实有多颗,已经布满了整个大肠,推断让小李如此受罪的病其实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这种病,青年时的肠道息肉,中年时全都会癌变!
FAP到底是个什么鬼?
FAP是一种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息肉病之一,是由于APC基因遗传突变造成的,大多数FAP患者具有结直肠癌(息肉)或其他肿瘤家族史,小李就是这种类型。FAP通常在患者十几岁至三十几岁时,结直肠就会遍布数百上千枚腺瘤。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常常没有什么症状,但随着肠内的腺瘤和息肉增多增大,就会出现便血、黑便、贫血、腹泻、便秘、腹痛或腹部肿块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在腺瘤性息肉出现后十年几乎都会癌变,而大部分患者在40岁~50岁前会被确诊患肠癌。
因此,小李的结直肠多发息肉几乎百分百会癌变。为了预防息肉癌变,同时结合小李的意愿,专家准备为他实施结直肠全切手术。
作为遗传性结直肠癌的一种,家族腺瘤性息肉病(FAP)要如何预防?何继光主任表示,对于小李这种已经明确是家族腺瘤性息肉病(FAP)的患者来说,在孕育下一代时可以选择试管婴儿,通过基因检测筛选不带致病基因的胚胎,避免下一代再患这类遗传性疾病。同时,为了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何主任也建议大家积极参加结直肠癌普查,特别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更应该及早进行无痛胃肠镜的检查,预防结直肠的发生。
我们一起来认识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即FAP,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以结直肠内生长成百上千枚息肉为主要特征。若放置不理,几乎%发展成大肠癌,主要由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突变所致。
图1.正常肠道
图2.FAP
一、FAP的症状表现
虽然FAP症状还是比较典型的,但是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一般包括如下条件:
l患者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多于枚(轻表型FAP一般10~枚),具有较早的发病年龄;
l常伴有肠外表现如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硬纤维瘤等;
l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几代中均有患者)。
l可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背痛、腹泻、血便或粘液血便、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钾、肠梗阻等。
二、FAP有三大特点:
1.多发性。腺瘤数目一般在个以上,可多达个。
2.多形性。腺瘤大小不等,自数毫米至5cm以上不等。既有广基的,又有带蒂的。肉眼形态上有表面光滑的,也有表面呈分叶状的,还有不规则形息肉。可以同时存在几种形态不一的息肉。
3.癌变率%。家族性息肉病是一公认的癌前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几乎肯定发生癌。癌前期病程的长短不一,平均为10年,但这并不是说每个腺瘤都将癌变,而是在众多的腺瘤中有一个或2个以上的腺瘤癌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