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17/5702834.html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6月30日(周三),结直肠癌筛查临床应用与肠癌早筛专家共识精彩解读,不见不散!
结直肠癌(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年度中国CRC新发38.8万例,死亡18.7万例,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回顾我国近30年CRC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中国新增CRC患者发病率以年均4%~8%左右的速度递增。据WHO预测,在未来20年全球新增癌症例数将上升47%,达到万/年,癌症将成为全球最沉重的医疗负担。
以发病率最高的管状腺癌为例,其具有比较明确的发展过程,从腺瘤‐不典型增生‐癌的演变过程大概要经过10~15年,这一时间窗为CRC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也使得CRC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过筛查降低病死率的恶性肿瘤。然而我国结直肠癌诊断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偏低,筛查意识的缺失制约了肠癌早期诊断的发展。美国息肉研究工作组提示,切除普查发现的息肉可明显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把握结直肠癌癌前病变黄金早诊时间,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CRC)筛查技术发展
目前在中国,肠癌的主要筛查手段有两种:FIT和肠镜。FIT在实际应用中灵敏性不高,因此作用有限。肠镜作为临床“金标准”,具有侵入性,患者依从性不高,制约了其作为大肠癌筛查手段的发展。随着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少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不断涌现,粪便DNA甲基化诊断技术横空出世,开始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粪便DNA检测相较于FIT和肠镜,其具有无痛无创非侵入性的特点,能极大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根据多中心临床数据显示,粪便DNA检测技术相较于FIT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有了极大提升,均能达到90%以上。在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更新的CRC筛查指南中,首次将其纳入新版CRC筛查中,之后被国际各大CRC筛查指南均引入其作为筛查指标,推荐每1~3年筛查1次。
6月30日(周三)15:00~17:00,医院张克亮教授、医院王倩教授、医院喻晶教授、医院路艳军教授等专家联合武汉艾米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名医聊健康,肠癌早防治”线上专家论坛正式开始!肠癌领域大咖云端相聚,共同探讨大肠癌筛查临床意义及最新技术进展,欢迎届时扫码观看!
责任编辑:yoly排版编辑:YJK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1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