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息肉防癌变,肠镜早干预


分享病例

洪某,男,50岁,因“鲜便血3天”入院,无腹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距肛门70cm降结肠可见一3cm光滑活动广基息肉,取活检,病理回示:绒毛状管状腺瘤,需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

王某,男,51岁,因“大便带血伴大便次数增多1年”入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直肠肿物,结肠多发息肉,病例结果:中分化腺癌,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放化疗治疗。

通过两组病历简单对比,我们发现肠镜早期干预,能发现结肠息肉,早期切除,避免癌变。

何为结肠多发息肉?

结肠息肉是在大肠粘膜上凸向肠腔的息肉样病变。包括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和结肠多发息肉。其中腺瘤样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其中腺瘤样息肉、多发性息肉和乳头状瘤演变为癌症的可能性大。结肠多发息肉包括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色素沉着-多发性胃肠道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Gardner综合征、幼年性多发性息肉病和多发性息肉样蛋白质丢失肠病,前三者为多见。

结肠息肉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基因遗传是重要因素,产前遗传病筛查,优生优育。同时,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肠道检查,早期干预。

2、饮食习惯: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吃刺激性强的食物或者腌制食物,形成肠道炎症,导致息肉的形成。

3、宿便刺激:粪便在肠道长时间停留,可能会刺激或损害肠道粘膜,形成肠道息肉。所以,平时要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减少有毒物质对肠道的伤害。

当然年龄的增长、肠道感染都会诱发肠息肉的出现。

肛肠科李相阳主任告诉大家:

肠息肉早发现,我们有办法

80-95%的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息肉癌变需要5-10年时间。大约在你40岁时,有可能癌变,所以在40岁时建议检查。

位置靠近肛门的直肠息肉的检查通过直肠指检即可触及,不能触及的结直肠息肉则需要做电子肠镜。

电子肠镜是结肠息肉最主要的检查方式。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肛肠科电子结肠镜检查治疗以“安全、准确、快速”的借助软管末端的微型电子摄像机和光源,几分钟就可以清晰观察到患者大肠内的情况,准确找出息肉、溃疡、炎症、肿瘤等病变,还可以立即钳取部分组织做进一步的病理分析和治疗。

多发性息肉如何治疗?

1、数量较少的炎性和腺瘤息肉,且不超过2cm,可选用肠镜一次性切除。

2、息肉数目达到数十枚则需要分期切除。

3、家族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几率高达80%,需要尽快实行预防性手术。

手术方式根据息肉数量、部位选择。若是息肉只是分布于结肠某一段,那么可以行结肠区段切除吻合术。若是息肉主要分布于结肠,而直肠较少或没有,那么可以行结直肠次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若是结肠直肠都有分布,则须将全部结肠及直肠黏膜切除,然后将回肠和肛管吻合。值得注意的是,除非将结肠直肠全部切除,否则必须每6个月行一次肠镜检查,因为残留肠段仍有可能再发息肉。

4.超过2cm的息肉,建议镜下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应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是否行进一步治疗。若是病理发现息肉已然癌变,并穿透黏膜层,且组织学分型为低分化,或淋巴管中查到癌细胞,转移或复发的几率10%,则有必要行广泛切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48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