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不用开刀,结肠息肉也能在肠镜下切除


“我之前做过心脏支架手术,1年前就觉得自己反复腹痛、大便还不成形,医院就诊才发现,自己得了结肠息肉,说实话,最开始我并没有太相信她们,医院咨询,由于手术风险系数大,医院愿意做,医院消化内镜科赵主任联系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没想到还真的解决了。”杨大爷高兴的说道。

消化内镜科主任赵春影介绍,结肠息肉是常见的大肠疾病之一,结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因此,发现大肠息肉应常规切除。过去我们认为直径在2cm以下的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大于2cm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是相对禁忌的。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胃肠道息肉均可经胃肠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预防息肉癌变。今年以来,我科已切除结肠巨大息肉多例,患者反响很好。

大肠癌的发展过程:

1、癌症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腺瘤;2~4、经过数年的发展,腺瘤发生癌变,并不断生长,最终出现转移。目前的内镜技术发展,已经使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

下面让我们通过肠镜下照片来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将其暴露于视野正中。

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电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

步骤三:将钢丝圈套住息肉,并于息肉根部收紧钢丝圈(这可需要一定的小技巧哦!)。

步骤四:轻轻向肠腔内提起息肉,使钢丝圈尽量远离肠壁黏膜。

步骤五:在钢丝圈上脉冲式通高频电进行电灼烧,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断,息肉脱落。

步骤六:为防止创面迟发性出血,可以使用金属夹子夹闭创面。本图为夹子在创面旁打开。

步骤七:金属夹子于创面处夹闭。

至此,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操作完成。脱落的息肉需取出体外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而留置于肠道内的金属夹也将在以后的数日内自行脱落排出体外。

切除之后的复查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消化内科赵春影主任提示您以下几点:

*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具体频度由您的主治医师决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5537.html


当前时间: